可以想見,青州士卒一定經過了頗嚴格的選拔,最終有數萬人被編為正式軍隊建製,為打消士卒後顧之憂同時建設較為穩固的後勤基地,其餘人眾,包括青州兵的家屬被安排屯田,為軍事提供糧草保障。
曆史學家高敏先生在他所著的《魏晉南北朝兵製研究》中,認為並不存在所謂的“宗教自由”問題,因為,他們自從投降後,基本脫離了黃巾教派。黃巾教隻是一種招兵買馬和造反的口號,就如同後世的太平國。一旦庶民能夠安居樂業,黃巾教就對他們沒有任何吸引力。
他們投降後,從是無組織無紀律的閑散人員變為訓練有素,為曹操的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的得力部隊,而且子承父業,長期存在,青州兵的名號共存在了8年,曹操去世後,他們認為失去了效忠領袖,已沒有如此英明的人領導他們,各自要求散去。
當時的大夫賈逵,是個很有才能的人,為了防止他們造反,向他們無條件提供糧食和回家金錢,這支為曹魏做出極大貢獻的軍隊,在最後一次向他們效勞一輩子的朝廷朝拜告別後,大多解甲歸田,過起了悠閑的農家日子。
劉琮是個軍人出身,自然對於這段曆史有了解。而關羽則身在曹營數年,對青州兵的戰鬥力更是有個直觀的了解。
再加上曹丕率領的精銳騎兵,目前關羽得到的消息是至少有兩萬。許昌周邊一片平原,別兩萬,就是一萬,一旦讓騎兵衝鋒起來,關羽這三萬步兵根本不夠用的。他們還有個比較響亮的名字叫做虎豹騎!戰績十分輝煌。
首先是在建安九年(公元04年)南皮之戰中,在戰場上殺死袁譚;接著又在建安十二年(公元07年)北征烏桓時,在戰場上斬下烏桓單於蹋頓的首級;在建安十三年(公元08年),長阪坡之戰中擊破劉備;在建安十六年(公元11年),大破以馬超為首的關西軍團。
曹操的軍隊最高指揮機關叫“霸府”,軍隊分三部分:中央軍、地方軍、屯田軍。地方軍是州郡的守軍,屯田軍是邊防軍。中央軍分內外兩軍,外軍實際上是駐守在外但受曹操直接指揮的,中軍稱武衛營,是京城及皇宮的禁衛軍,是曹操的直屬部隊,通常10萬左右。
中軍的中軍就是虎豹騎,是最核心的精銳,一部分保衛曹操及霸府,一部分常年留守皇宮,統領多由曹操親屬統領,稱領軍將軍,曹仁、曹純都當過虎豹騎的領軍將軍。例如《魏書九夏侯曹傳第九》曹純“初以議郎參司空軍事,督虎豹騎從圍南皮”。其他資料也很多,這個虎豹騎的確是存在的,而且肯定是曹操最強的軍隊。
稱其為“虎豹騎”是因為他的戰鬥力極強,作戰時像虎豹一樣勇猛。這支部隊的成員皆是百裏挑一,誇張一點來,在普通部隊中可以擔任將領的人在“虎豹騎”中僅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戰鬥力之強是三國部隊中頂尖的。
而曹丕所率領的這支騎兵部隊更是精銳中的精銳,虎豹騎中的虎豹!曹操留在鄴城看家護院的老本都拿出來了,關羽自然緊張!所以她一麵積極備戰,一麵派人告知劉琮,希望能夠盡快撤出許昌戰場。
劉琮此時也是十分糾結,正如斥候們所了解的那樣,這次曹操是動用了幾乎一大半的力量。準備在許昌和新野之間與劉琮展開廝殺。這當然不是劉琮所願意看到的,畢竟曹操騎兵眾多,平原地帶占盡優勢。要發揮步兵,就隻能撤出平原,來到新野城內或者利用兩河交錯,山巒層疊的樊城與之糾纏。
但是至今皇帝和荀彧沒有下落,如果自己一下子將部隊全部撤回新野,皇帝劉協就很有可能再次落入曹操手中!這是劉琮至今還在遲疑的原因!當然文聘的特殊步兵訓練也需要時間,隻有越熟練,才能在與草擦騎兵對決中給曹操一個驚喜。所以現在無論法正等人怎麼勸阻,劉琮是鐵了心且戰且退。
同時諜報司和錦衣衛幾百號人在豫州和南陽一帶撒開了網,尋找皇帝劉協和荀彧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