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 龍泉府化為灰燼(1 / 2)

() 遼國皇帝耶律阿保機駕崩的時候,耶律德光為了爭奪皇位,按著母親肖平皇後的密旨,帶著全部人馬歸國,沒有在他征服過的渤海國府州縣留下鎮守部隊,造成軍事真空。渤海國文德王大??複辟之後,陸續有十二府重歸渤海國,仍有三府繼續服從東丹國的號令。這三府是夫餘府、長嶺府、莫吉府。東丹王耶律倍移駐東京遼陽府,隻有上述三個府承認他的王權。這就讓東丹王耶律倍深感愧對先皇遺訓,同時他又非常留戀渤海國的文明,就向二世皇帝耶律德光提出東歸福城的請求。他知道大??已經複辟,可是他堅信大誠諤和大素賢等一大批渤海老臣是真心擁護東丹國的,他有信心和大??和平解決王權的爭端。所以他僅僅要求重返福城,沒有要求帶兵。

大遼國二世皇帝耶律德光繼承了他母親的ìng格,善於把別人的觀點扭曲變形,再加以發揮,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他接到東丹王請求東歸的表章,很快就降下一道南轅北轍的詔命,打著同情東丹王的幌子,下達了讓東丹王有苦難言、yù哭無淚的命令。詔命:

朕讀東丹王表章,驚悉東丹王思念海東民眾,憂慮成疾,讓朕心十分不安。欽命遼國鐵騎兵分十二路,將東丹國十五府人口盡行移遷至南京遼陽府周圍,使東丹王隨時可以與臣民共樂。

第一路耶律列骨率領一萬人馬,將福城居民之一部遷到臨潢府以西近地,大部遷至遼陽府;

第二路耶律原材率領一萬人馬,將中京顯德府之一部遷至老哈河流域,大部遷至遼陽府以北近地;

第三路耶律本加率領一萬人馬,將東京龍源府人口遷至鴨綠江西岸;

第四路肖得山率領一萬人馬,將南京南海府人口遷至遼陽府以西至海、以北至鞍山;

第五路肖得伍率領一萬人馬,將鴨祿府人口遷至臨潢府以南近地;

第六路肖青雲率領一萬人馬,將扶餘、長嶺二府人口遷至臨潢府以西近地;

第七路肖金光率領一萬人馬,將莫吉府人口遷至夫餘府西南近地;

第八路肖銀光率領一萬人馬,將定理、安邊二府人口遷至沈州近地;

第九路趙元良率領一萬人馬,將率賓府人口遷至遼陽府以南近地;

第十路李古風率領一萬人馬,將東平府人口遷至遼陽府和夫餘府之間遼河東岸地域;

第十一路張大遲率領一萬人馬,將鐵利府人口遷至臨潢府西北近地;

第十二路吳占裏率領一萬人馬,將懷遠、安遠二府人口遷至遼河上遊地區。

為防止十五府人口潛歸故土,各路將士務必將舊居房屋建築盡行搗毀焚燒,使潛歸者不能複居。欽此。

耶律德光這道詔命,就是要把渤海國變成無人區,既要絕了東丹王另立山頭的念頭,還要絕了任何人想要憑借海東來和他對抗的念頭。遼國皇帝認為國家的大取決於人口多寡,統治的對象是人口,不是河山。阿保機每征一地都以掠奪人口為首要目標,德光現在也是以壟斷渤海國人口為首要目標,土地對他們來並不重要。所以,耶律德光要把渤海國人口強行遷移到他易於控製的地區,卻要把渤海國土地變héng rén跡滅絕的荒蕪之鄉。

這道詔命一經頒行,十二路人馬立即如惡狼撲羊般奔向各自目標。已經被遼國鐵騎征服過一次的渤海人,對滾滾而來的兵災橫禍毫無抵禦之力,短短幾的功夫,五京十五府六十州一百四十縣,盡被遼軍的戰旗所覆蓋。這一次遼軍的任務明確,行動果斷。每到一地,先集合人口並驅趕上路,再把所有財物裝車運走,然後縱火焚燒房屋建築,城市鄉村無一幸免,佛寺道觀也無例外。

渤海國的人們這時正在迎接一年一度的仙女節。遼國大軍再次入侵的jǐng報如雪片般飛向上京,文德王立刻陷於絕望。二年前遼國鐵騎掃蕩之後,渤海**隊崩潰,戰馬被掠奪,兵器被收繳,青年被殺戳,人口銳減近百萬,民族元氣大傷,重建軍隊極難。大光顯雖然招募了八千人馬做禁衛軍,卻隻能做儀仗隊,不能上陣打仗。遼軍卷土重來,文德王隻有束手就擒。上一次做俘虜的悲慘遭遇讓他痛徹骨髓、心驚膽戰。這一次他寧死也不肯再做俘虜。遼軍離城還有百裏,他悄悄地離開他的貴妃、王子和公主,找到一棵隻有二寸粗的歪脖樹,對自己實施了絞刑。

遼軍殺來了,國王自縊了,上京龍泉府頓時陷入混亂。百姓驚恐萬狀,官員六神無主,滿街的人跑來跑去,卻不知該往哪裏逃。崔禮光跌跌撞撞跑進王宮,正巧和大昭順紅羅女相遇。

紅羅女道:崔大人來得正好,趕快召集官員,帶著百姓往鏡泊湖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