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區行2(1 / 1)

壩區行(2)

二、平湖與夜明珠

出門旅遊,即便距離再近,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狀態也是缺一不可的,可是我出行的6月12日那一天,淩晨零點剛過就睡不著了,與其躺在*上翻燒餅,不如起來辦點事。我知道按照道家的學說,子時(包括前後兩個時辰)的睡眠對人的健康尤為重要,可我也知道那句\"即使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也要拓寬生命的寬度\"對於一個幻想老當益壯的人來說尤為重要。於是在碼字中,我就跟隨都市係列長篇小說第三部《直掛雲帆》中的王大年從日本東京的成田機場到達澳洲墨爾本,那裏有人等著他;又從首都機場搭乘地鐵到了東城區的一棟高樓的地下停車場,開了一輛馬自達經過一條相對安靜的胡同進了一個大院。

我是在天已蒙蒙亮,快四點的時候又重新躺到*上睡覺去的,六點剛過就被搖醒:\"出發,三峽大壩去!\"人還沒有清醒,當然不願意;一點準備都沒有,當然也不樂意;可是我是陪客,不得不起來,朦朦朧朧的下樓,市政府食堂的大門還沒有開,就和一幫早起的老人、大姑娘小媳婦、值班的機關幹部、為了表現積極、早早來到的公務員一起站在那個原來是市三會議室的停車場上耐心的等待,大院裏鳥語花香,白玉蘭開得正豔。

宜昌人都知道,靠譜一點的旅遊攻略也都會告訴遊客:想從宜昌城區去三峽大壩,最方便、最簡單的一條路線就是乘坐公交車去夜明珠,在那裏改乘到壩區的壩區8路車。我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上了從三碼頭(九碼頭)開往夜明珠的4路公交車。時間還早,車上的乘客不是很多、路上的車輛也不算多,東山大道的刷黑已經基本結束,那個奇葩的聳立在道路中央的BRT站台還沒有最後完工;那種更為奇葩的兩麵都開有三個車門的BRT專用公交車就已經上路營運了。

沿途遇到的唯一一個堵點就是望州崗,從中心城區往夷陵區方向還好,走走停停,原因是有些車輛可以順勢拐到常劉路上;而對麵從夷陵區到中心城區的車道就沒有這麼幸運,因為有蜂擁而至的車輛都集中到這裏,看得見每一輛公交車上都人滿為患,卻看不見被堵的車流的頭尾,也許是沒有睡好,也許是憑著老經驗,自認為過了那個因為經濟不振、生意十分蕭條的鋼材市場,還有一站路才到夜明珠,誰知車跑得飛快,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了離夜明珠千米之外的平湖了,有些傻眼,隻得乖乖地往回走。

就地名而言,這裏是因為萬裏長江第一壩的葛洲壩蓄水以後,原來的那條淺淺的黃柏河被庫水倒灌,在這裏形成了一個大大的湖麵,所以地名如此。可是在這座城市,除了\"宜昌\",出現頻率最多的恐怕就是\"平湖\"了。這也是得益於葛洲壩所賜,使得宜昌中心城區無論是麵積還是人口一下子增加了一倍多,也得益於那個在自己生日的淩晨批準了這項\"330工程\"的一代偉人,他的那個\"高峽出平湖\"的理想得以實現。於是在這座城市裏,無論是街道還是社區、無論是商場還是影劇院,無論是診所還是工廠,甚至連一座亟待開發的半島,也從原來的澆二(330澆注二分局)改為了平湖天下。

其實對於夜明珠、平湖這一帶我是再熟悉不過了:四十多年前,正是我們公司發展的黃金期,就把主要製造廠區從星火路(珍珠路)搬遷到了沙河。廠裏有一棟很大的五層樓,兩座可以開行車、並排開汽車的長長的車間,兩個籃球場、一個大大的皮帶運輸機械的露天貨車,一個能同時**數百人吃飯的職工食堂,還有兩排很長的平房,那是倉庫、電工房,還有油漆班所在的地方,就成為沙河那一帶最大的工廠。

那個時候,我雖然在位於星火路的公司本部上班,可也得時不時的乘坐公司的交通車到沙河去,或者叫那個開豐田麵包車的司機小陳專程把我送進去。我們的沙河基地就在那條當時還沒有淤積幹枯的沙河邊,\"一把手\"會釣魚,收獲往往不錯,就是釣起的魚有一股柴油味,吃起來犯嘀咕;會跟著那些家在沙河、因為征地進廠的工人到他們家裏去喝酒,肉是在平湖買的,酒是在夜明珠買的,菜是自己家種的。不過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那家當時被說成是全市第一家農民興辦、現在還在,原來叫沙河飯店、現在是京宜賓館的某個房間開會。當時,公司的能人很多,誰都想當總經理,誰都想聽取我的意見,也就成了宜昌話所說的:\"駝子搭(da跌)在街心裏--兩頭翹\"。

當年的那些人現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