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區行3(1 / 1)

壩區行(3)

三、八河口的回憶

對於現在被俗稱為\"壩區\"的八河口,我至少有過三次印象。

一次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因為要采購一批叢竹,我廠的老采購員張老頭推薦了當時宜昌縣樂天溪的蓮沱,我就帶了一個人去了。那個時候,長途汽車還是走的老公路,先是從中心城區繞到西陵峽口,再在沿江的崇山峻嶺的山腰一路盤桓,客車會加大油門,拚命地衝上某個山口,也會一路刹車,轟轟隆隆的滑下深深的山穀;那是石渣路麵,坑坑窪窪的,顛簸得很,車後的揚塵像一條長長的黃龍。不過那個時候人很年輕,不怕吃苦,也不怕累,記得到了蓮沱,還得翻山越嶺,最後才在一個半山腰找到那個山民。僅僅隻是到山上轉了一圈,我就對那些叢竹的質量很不滿意,找了個借口就告辭了。

那個時候,宜蓮公路上一天兩班車,我們回到蓮沱的時候,下午的一班車已經開走了,好就好在那裏就是長江邊,過往的客船很多,隻是那些漢渝班、宜萬班不停像蓮沱這樣的小碼頭,就不得不等那趟巴東到宜昌的班輪。這種沿途停靠的小客輪抵達的時間說不好,我們就走進了一家蒼蠅相對少一些的小餐館,剛剛點完菜,輪船的汽笛就在山穀中回蕩起來。隻得拔腿就跑,餐館老板經驗豐富,在這裏吃飯,先給錢後炒菜,人家才不怕你們逃單呢。

另一次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那個時候雖然還沒有開會通過,可是已經在做三峽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葛洲壩集團和武*水電部隊等建設單位都早就在這裏占山為王了。這樣規模宏大的世紀工程需求量最大的就是砂石料,而運送砂石料的最佳方式就是皮帶運輸機,我們公司當然也想在三峽工程這塊大蛋糕上分得一點羹,賣幾條幾公裏長的運輸線。葛洲壩方麵由五公司的黃工負責協調,我們就開始主攻武*水電部隊。

所以我們就有一次專門開車去八河口,和幾個兵哥哥洽談,當然來的不是那種大頭兵,而是部隊的工程技術人員,還有夾克似的軍便服上有兩條杠的軍官。我們是中午到的,下午在一間活動板房裏談了好幾個小時,對方強調的是質量和維修,我們關心的是數量和價格。軍隊的待遇很高的,喝的除了純淨水,就是當時很流行的麥飯石汽水。

晚上,是水電部隊的人請我們吃飯,那些進門就喊\"報告\"的年輕戰士將那些酒水、菜肴流水般的端上桌,比地方上的那些女服務員態度好多了。當然要喝酒,可誰也猜不到那幾個軍人實在是太能喝了,敬你一杯,你還他兩杯人家絕不說不;說那種帶色的笑話、講那些打擦邊球的小道消息人家知道的更多,我們幾乎全都被灌醉了,連開車的司機也說話含混不清了,就在八河口隨便找了一個大房間,五六個大男人臉也不洗、腳也不洗就**打呼嚕去了。

第三次是本世紀初的國慶,幾個姨媽到宜昌來看母親,時任市婦聯主任的母親作為東道主當然有義務帶著自己的姊妹去正在興建的三峽大壩看看,我是陪客,就陪著幾個姨媽去登了海拔228米的壇子嶺,俯瞰正在開挖的五級船閘,著名的185平台在那個時候也僅僅隻是有一段澆築到位;我們還驅車經過西陵長江大橋到過江南的茅坪鎮,那個新建的秭歸縣城有著千人一麵的住宅樓,坡度很大的道路,氣勢宏大的縣府大樓,就是人氣不旺,街上的路人也不多,有人說,故土難舍,他們又跑回歸州老縣城去過最後一個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