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區行(4)
四、換乘中心
中國有一句老話:\"三人行,必有我師。\"所以我在夜明珠上車的時候就特意拜托那個壩區8路公交車的司機,請他到壩區的三峽大壩換乘中心提醒我們下車。那是一輛空調大巴,也許不是休息日,或者時間還早,乘客不到二十人,八點準時發車,一路沿著三峽專用公路前行,保持車速在六十到八十邁左右,全程15元,短途3元,雖然有女售票員,駕駛前台也有中途自行投幣的一錢箱,可是直到我們下車,隻有一個老太婆從壩區的站台上過車。
空調大巴在柳林灣站台停靠的時候,有好幾個人下車,我就向司機確認了一下,得到了肯定的答複才敢跳下車。其實剛剛一下車就已經傻眼了,發現那棟灰色的換乘中心還離我們洗車的地方遠著呢,差不多還有一站路。看看蜂擁而上的推銷旅遊線路的女人,突然明白了司機為什麼要這樣做,當然還是利益驅動,同時也明白了這個社會的誠信和道義真的是越來越不值錢。
從**八河口開始,其實還是有些熟悉的痕跡,比如那條長長的江峽大道還是一路向前,比如那座白色的三峽工程大酒店還是屹立在道路旁邊,就是路上已經看不見那種掛著三峽工程專用紅牌的大型載重卡車拖著一路塵土轟轟隆隆的駛過;路邊林立的那麼多的大型機械、皮帶運輸線和高高的水泥反應塔被那些綠樹和花草所取代;看得見一些建築物正在更換外牆,時光荏苒,天才知道原來的那個三峽工程管理中心,三峽建設者劇院等等變成了什麼。
原來開車**壩區有些麻煩,如果不是\"0\"開頭、或者不是軍*的專用車牌,就得先拿著身份證和其他證件在武*把守的檢查站進行檢查,要排很長的隊去辦車輛臨時通行證。不過之後就簡便多了,可以一直把車開到壇子嶺下麵,花20元去登*,而185平台是不收費的。現在不行,所有的人都得到換乘中心乘坐觀光車才能去那幾個關鍵景點,過了那個三岔路口,三峽樞紐就隻能是那種觀光大巴才能通行,安全第一嘛。
現在的大壩安全措施無疑比我原來來過的那些時候不知要嚴格多少,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到這裏來的時候,那支武*水電部隊的辦公區就在離他們正在開挖的五級船閘僅幾步之遙,我們喝酒的那間房可以很清晰的望見壇子嶺。可是現在似乎沒這麼容易,在大壩的樞紐部分,每一條道路的交叉口、每一座橋梁的橋頭,到處都可看見武*的崗亭,那些雖然臉上還帶有稚氣,可*惕性很高的哨兵當然是很忠於職守的。
**壩區,走在樹木成行、花壇錦繡,行人雖然不多,可是滿目綠意的街道上,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空氣清新,像是被過濾了似的妙不可言:既不像周邊農村那麼燥熱,也沒有城區那麼發悶,現在住的那個家裏隻要打開兩邊的房門,還算得上涼爽的江風就在地板上愉快的打著滾穿堂一掠而過,可就是沒有壩區這麼好的空氣質量。想起了老樹樁樁發的一則笑話:\"有人昏厥,120急救車及時趕到。問:'病人從哪來的?'答:'宜昌!'急救員'嗯'了一聲,將氧氣筒的軟管拔下,接到汽車排氣管上,讓病人吸了幾口,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