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折騰2(1 / 1)

一路折騰(2)

二、一路向東

從宜昌到大冶,當然是向東。

宜昌的北麵,第一個大城市是襄陽,西麵是萬縣,南麵則是常德,而從宜昌向東,第一個大城市應該是武漢,因為在那些過去的歲月裏,我曾經去過太多次武漢,也就幾乎走過從宜昌到那座城市所有的路。

最開始的時候當然是走水路,下水需要一天**,上水將近兩天**。在宜昌九碼頭港務局登上一艘漢宜班的客輪,在四等艙的房間裏找到自己的*位就可以舒舒服服的躺下休息,看看書、聽聽廣播,船在水裏搖搖晃晃的,很好入睡的。那個時候的客輪航行安全,幾乎沒發生什麼海損事故,加上幾乎是人們出行的唯一選擇,所以經常人滿為患,連靠近吃水線、轟轟隆隆的機艙旁邊的五等艙也塞滿了人。

到了飯點就到船尾的餐廳吃飯,人山人海,香氣四溢,可是味道一般,價格有些小貴,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是等到輪船靠在沙市、城陵磯那樣的大碼頭上貨下貨需要停靠較長時間時上岸去買點地方小吃填飽肚子;夏日的時候,即使有電扇,船艙裏也是很熱的,將鋪位上的燈草涼席鋪在船舷邊、過道中的甲板上,吹著呼呼而過的晚風,看著九曲十八彎的荊江大堤和高高的蘆葦就在不遠處移動,那是一種休閑的出行。可誰也不會想到幾十年後的今天,\"東方之星\"居然會在那裏製造出長江上最大的悲劇,龍卷風?鬼才相信!

後來走的是陸路。先開始走的是老漢宜公路,也就是現在的107國道,從宜昌出發,走當陽、沙洋、天門、應城到武漢,得繞很大的一個圈,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後來打通了伍家崗經過猇亭通往枝江白洋的318國道,就可以經過荊州、沙市、潛江、仙桃到武漢去了,也得十幾個小時,途中客車會停車讓旅客吃飯,不是在胡場就是在毛嘴吃飯,常常有好些南來北往的客車停在那裏,就興隆了那一帶的餐飲業;

再後來就是經常晚上十點從當時的鐵路壩商業城、現在的CBD商業圈乘坐臥鋪客車出發,搖搖晃晃的穿過宜昌城區,在伍家崗上高速,那個時候叫漢宜高速,現在被稱為滬(上海)蓉(成都)西(拉薩)高速)。也要六七個小時,司機很任性的,經常在路上\"撿貨(私自帶人)\",就在夜裏常常帶著我們下了高速,在夜深人靜的沙市逛上一圈再重新上路。當看見永安的那座收費站的大大的廣告牌的時候,就知道武漢到了。

當然,與此同時,越來越開始選擇火車出行。從宜昌出發,先走鴉(鴉鵲嶺)官(官莊)線,轉到焦(焦作)枝((枝城)線上經過當陽、荊門一路向北,到了襄陽才轉向一路向東,經過棗陽、隨州、安陸、雲夢到武漢,時間也得上十個小時,也是得繞好大一個圈子,這在當時的中國並不奇怪,從宜昌到南京,就得繞道鄭州、徐州,那就更遠了。

現在因為有了漢宜高速鐵路,也因為有了動車,從宜昌到武漢,乃至到黃石、大冶就方便多了。我所乘的那趟D5954次動車:D5951次列車是從宜昌開往大冶北的,全程423公裏,運行時間 3小時28分鍾,二等座票價128.50元;宜昌東18:10開,18:28分枝江北、18:48荊州、19:19潛江、19:38 19:18天門南、19:55漢川、20:21漢口、20:47武漢、21:14鄂州、21:28黃石北、21:38終點大冶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