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進三峽人家6(1 / 1)

又進三峽人家(6)

六、山上人家

因為被*進溪的美景所**,忙於拍照而忘記了下船,就被帶到了纜車碼頭,也就順勢花30元錢購買索道票乘索道上山。不過坐在纜車上,可以很好的觀光那條被李四光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發現並創建的那條比恐*時期還早3億多年的\"震旦係(紀)\"標準地質剖麵,那揭示了地球遠古的奧秘,被譽為\"地質百科全書\"的陡峭山壁上被鬼斧神工剖開的剖麵遠望如同畫家揮毫潑墨繪出來的山水畫,讓地質學家魂牽夢縈,也令無數遊人歎為觀止。

燈影峽又叫明月峽,北宋時期還被稱作石牌峽。因為兩岸懸崖峭壁上的岩石色彩斑斕,黃、灰、褚等顏色兼有,不少地方呈銀白色,明淨可人,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而得名。明淨的峽壁在明淨的天宇映*下,酷似一幅好看的畫卷,崖壁映入江水之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所以李白的\"**月峽來\",歐陽修的\"江上掛帆明月峽\"等,都是對它極為生動而特有的描繪。坐在纜車裏看著緩緩上升的索道與漸漸分離的山穀之間不斷地拉開距離,再往下看去,萬丈深淵的感覺令人心底一顫,好就好在一路風光還不錯,總算價有所值。

三峽人家本身就融合了三峽文化的精髓,就有了些巴風楚韻,就被說成繼承了巴楚民族傳統藝術的精華,巴楚文化在這裏交融、繁衍、發展。這次和上次來相比,變化最大的就是主辦方投入巨資,利用西陵峽的半邊山體,依勢建了巴王寨、巴王宮。巴人寨是一個用石頭和泥土建成的仿古山寨,一個用巨石和原木壘成的人工城堡。據導遊講,這裏依據史料記載最大限度還原古代巴人生活和生息繁衍的場景,從生活起居、家庭布置、安全保衛等各個角度展示了巴人的曆史與現實。還說記錄著一個民族從發展壯大到衰落的曆史,一個部落首領燦爛的生命曆程。因為以前來過,知道不是事實,就躲在人後好笑。

在山上人家的區域,遊客可以觀賞到當地特色民居的吊腳樓,並在樓內的各個居室可以了解到本地先民的生活場景。當然那些建築都為木結構,小青瓦,花格窗,司簷懸空,木欄扶手,走馬轉角,古香古色。當然也有小庭院,院前有籬笆,院後有竹林,青石板鋪路,刨木板裝壁,可就是沒有那種鬆明照亮,一家人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寧靜生活。

而在山上的另一個人造景點的巴王宮建築群的宮殿裏,除了有生活起居用具外,臨江的窗口布滿了投石器、*弩機等各種防禦兵器,宮殿前的城門口也是各式大刀長矛林立,還有很龐大的木製戰車。在巴王宮的空地上,可以欣賞到具有巴人**的仿古表演。其中有很驚險的上刀山、耍刀、噴火、猴戲、燈影戲,最精彩的還的是很誇張的端公(或者說是道士)跳神。雖然知道這裏根本不是土家族的地盤,也跟那個民族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也知道這有些牽強附會,但沒有人去提出質疑;隻是三峽人家其實是個靈山秀水之地,但其間穿插了太多的在其他景區也能看見、大同小異的民俗表演,除了活躍氣氛,反而讓人對大自然的感受不那麼深切了。

站在高山之巔,自然看得見那塊矗立在懸崖絕壁之巔,呈蘑菇狀,重達100餘噸,底部的承重截麵僅200餘平方厘米,堪稱世界奇觀,被稱為萬裏長江第一石的沙僧石;也看得見浩浩長江奔湧到石牌河段時,在這裏向左急轉彎110度,改向東去,形成一個**的月牙形,被稱為長江三峽第一灣的明月灣。站在高山之巔,眺望遠方江麵,便會發現兩岸連綿不絕的大山仿佛阻住了滾滾長江,但船進山退,路轉峰回,旋即又豁然開朗。故而當年郭沫若在石牌遠眺第一灣的時候,也發出了\"山塞疑無路,灣回別有天\"的感歎。

站在山*\"八麵來風\"處可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涼風從石穴,峰*,山腰,頭上和腳下等四麵八方徐徐吹來,讓人思緒飛揚,突聽得有笛聲悠揚,循聲望去,一個道士、或者書生模樣的男人倚在那座在孤峰上突兀而立,聳入雲端的邀月亭裏嗚嗚的吹著,那真是一絕,就把人們的幽古之情調度到極限。舉目四周:白雲奔湧綿綿無際,莽莽青山*騰蛇舞,腳下濤聲陣陣,大江奔流而去,遙想明月當空之時,山川河流都在月色朦朧之中,兩岸青山如黛,千裏長波生輝,燈影明月,舟舸歸人,或是和李白那樣\"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或是象蘇軾一樣\"把酒問青天\",大發人生感慨,也一定是人生一大幸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