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進三峽人家9(1 / 1)

又進三峽人家(9)

九、幾點感想

在三峽人家的宣傳單上介紹的旅遊攻略應該是:乘渡輪抵達,乘索道上山,登邀月亭、眺明月灣;遊巴王宮再現洪荒時代戰爭與愛情的傳說;訪民俗文化村、感受峽江居民的質樸生活;探幽深夢幻的燈影洞;入明月閣欣賞楚韻樂章、感受楚文化的神秘與浪漫;午餐後在幺妹子的山歌和纖夫的號子聲中感受峽江原住民的生活形態,觀看今日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土家吊腳樓邊看婚嫁表演,參與拋繡球活動,做一回土家人的女婿,在歡快的鼓聲中樂不思蜀。

時隔十五年再次重遊,那些著名的景點,比如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和天下第四泉的蛤蟆泉依然如故,而山上因為多了些大興土木建成的巴王宮、巴人寨而顯得熱鬧了許多,自然可以稱之為山上人家了;那條上山下山,來來往往的山路經過修繕和開發,由一座座飛簷*拱的樓台亭閣相串聯,將那些一個個頗具當地特色的小作坊鑲嵌其間,還有一些楚韻絲竹表演的廳堂,就使得原本很單調乏味的上山下山變得充滿了樂趣,這是三峽人家的變化中最值得點讚的地方。

還有,這個景區所有工作人員,無論是穿紅著綠的演員還是打掃衛生的清潔工,無論是背著背簍站在溪邊與人合影的山裏妹子還是主持作坊、打豆腐、釀米酒的老者,都顯得很敬業,全部穿著特定的民族服裝,而且很熱情的回答遊客的提問,最重要的是不做作、很老實,笑臉相迎,自然很受好評,相比同為5A級景區的清江畫廊明顯規範得多、專業得多,所以有外地遊客在網上評論說,中國各種評級水貨太多,像三峽人家這樣做得很地道的卻太少。

當然,三峽人家也有不地道的地方,比如這個風景旅遊區本來是由*進溪、天下第四泉、燈影洞、石令牌、石牌古鎮、抗戰紀念館和楊家溪軍事漂流七大景區組成的。楊家溪暫且不說,反正不想漂流;燈影洞沒有開放也沒什麼了不起,反正當它還叫*洞的時候就已經鑽過一次了。就是那個抗戰紀念館也沒有開放,七大景區一下子少了仨,就不得不有了些遺憾。我們在榨坊與一老者閑聊的時候才得知,如今人力資源緊張,人力成本也太高,加上經濟不景氣,隻有找借口暫時關閉那兩個景區,這倒是一句實話。

不過不得不承認,這個花了幾個億重新包裝的三峽人家還是很有名的,自從2012年由他們自己開拍的反映三峽移民青少年勵誌教育的電影《三峽人家》在這裏開拍以後,經常會有一些影視、綜藝劇組光臨。最近的就有6月6日湖南衛視金鷹卡通頻道的《童趣大冒險》欄目組來到三峽人家踩點取景,拍攝新一期的以山水探秘為主題的兒童探險節目;6月18日,那部由宜昌廣電傳媒拍攝、由呂良偉主演的電視連續劇《最後的國門》也在三峽人家\"開戰\",無意之中才知道連不遠處的車溪也屬於這個三峽環壩旅遊集團的。

三峽人家最精彩之處無疑就是那條*進溪,不僅保持了小路縱橫交錯,雞鳴狗叫相聞;瀑布清泉嘩嘩流淌,山清水秀風景絕佳的原汁原味,而且巧妙地增加了吊腳樓掩映竹林,水車\"咿咿呀呀\"在水中轉動,幾艘柏木船揚帆欲發、烏篷船安靜地泊在溪口,溪邊少女揮著棒槌在清洗衣服,江麵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打魚,橋上有情歌對唱,不遠處有新人成親,一個紅衣女子撐把油紙傘,加上空穀中偶爾傳來悠揚的笛聲,就不得不使人恍若仙境。

不得不承認,這個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就在秀麗的燈影峽岸邊的三峽人家是長江三峽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走進這裏將會是一次很令人滿意、也很令人回味之旅。就和那首歌裏唱的一樣:\"峽江號子起,江水翻浪花。茶馬古道巴王寨,馬蹄濺輕沙。天地悠悠心何往,明月灣邊是我家。兩岸猿聲啼不住的美藏在三峽人家,吊腳竹樓裏的情讓人醉在三峽人家!\"(2015年7月2日出遊,7月6日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