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溪軼事15(1 / 1)

普溪軼事(15)

十五、普溪河渡槽(下)

其實,普溪河渡槽的垮塌,除了專家們所鑒定出的設計問題之外,工程質量和地理環境也應該是造成垮塌的原因之一。從東風渠保存下來的曆史資料可以看出,當時的因陋就簡有多嚴重,為了趕在那一年的\"八一\"通水,為建軍節獻禮,沒等混凝土幹透就忙著拆模板,整夜整夜地加班,6月20日橋墩還沒有全部架好,7月1日渡槽就神奇的形成了,8月1日就要通水。和親曆者所說的一樣:這樣\"**加拚命\"的速度,不垮才怪!

不過在那個火紅的年代,被**精神和信仰所激發出來的中國人能創造各種奇跡,當年事發一個月後,民工們擦幹眼淚,又重新投入渡槽的複建中,到了第二年的四月,那座經過重新設計、重新施工、重新定位的新的普溪河渡槽終於又一次淩空而起,在慶祝五一的時候順利通車通水,一直延續到現在。

不得不承認,複建的那座渡槽和公路橋比現在的那些豆腐渣工程不知強多少,雖然已經建成四十多年了,渡槽一直運轉正常,依然將上遊的水源源不斷的輸送到下遊的廣袤的農村和繁華的城市。因為重載卡車的出現,因為那些嚴重超載的礦車出現,當年設計的公路橋有些不堪重負,就在旁邊又修了一座極為普通的普溪河公路橋,不過那些早就用摩托車當代步工具的農民依然喜歡從那座渡槽下被廢棄的公路橋上通過,理由很簡單:\"抄近路\"。

2010年,東風渠管理局利用湖北省糧食主產區水利設施維得修補助資金,花了100萬元,對普溪河渡槽進行了加固維修,可是工程剛完工不久,需要解決的渡槽漏水問題就重新又出現,其原因每個人都心知肚明。當年修建的費用雖說不到100萬,可是換算到現在,10個億也打不住,現在修條公路,鋪層瀝青,一公裏也得一個多億呢!所以,無論是當地的老鄉,還是到此一遊的客人,都隻會記得當年的崢嶸歲月。

普溪河因為河裏修了那座著名的渡槽而引人關注,而那些因為電影《山楂樹之戀》慕名而來的遊客首先注意到的也是那一座雄*十足、很有氣魄的普溪河渡槽。,不過在眾人口裏,那不叫渡槽而是大橋。看得見那堅實的橋墩從深深的河底衝天而起,中間是一段筆直的公路橋麵,在公路橋上行走,那一個個拱門形態的排架猶如一幅畫;而如果仰麵朝天,可以看見用一根根**的排架支撐了幾十年的渡槽,有細長的水滴從高空落下,濺在遊客的臉上,涼颼颼的,清清爽爽的,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樂趣。

那座用汗水與熱情、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普溪河渡槽就那麼很尊嚴、很豪邁的聳立在兩山之間。如今,這條經過維修卻依然在老化的渡槽雖然有了些裂縫,也有了些漏水,可依然在發揮作用;如今,渡槽下的公路橋已經禁止車輛通行,可那些摩托車依然像一道道旋風似的帶著轟隆的聲響掠過橋麵;如今,一些斑駁的石縫裏早就鑽出幾株野草,石壁上當年**時期留下的豪言壯語早已斑駁,難以辨識,卻給遊人拍照留下曆史的**。

那座用高高的排架、長長的渡槽和堅實的橋墩組成的建築物就像一個年長的守望者似的這麼多年無聲無息的一直矗立在這裏,過去的曆史要麼湮滅、要麼被人遺忘,站在渡槽對麵的柏樹坡上,會有些涼風拂過臉龐,就可以看見整個普溪小村盡收眼底,千裏長渠逶迤綿延;就可以看見普溪河悄聲流淌,渡槽在高空巍然聳立;就可以看見河灘上成片的菜地,山坡上種的稻穀,果樹又開花了,就不由的想起幾句很美的句子,人走渠下,風行水上,收獲正在原野上孕育。

(備注:這是我在謄正《回憶 懺悔 追敘》中突然想起而又很有感觸的一點記憶碎片,原來的內容太過於單薄,就把新寫的一篇遊記給加了進來,感覺**了許多,也就形成了這篇文章。2015年8月26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