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打誤撞的遠安行1(1 / 1)

誤打誤撞的遠安行(1)

那個距離宜昌不過一百多公裏的遠安雖然叫過\"臨沮\"和\"高安\",不過公元559 年更名為\"遠安\"的時候,取義為\"永遠安全\";這個東鄰荊門,南聯荊州,西襟宜昌,北望襄陽,素有\"西蜀門戶、荊襄要衝\"之稱的縣據說因為現在除了有二炮的陸基導彈、還有空軍的基地;除了有航天科技的軍事秘密,還擔負著保衛三峽大壩的重任,反正原因就是國防的需要,直到如今依然是全省唯一整體不對外開放的縣,除了有些神秘感,就應該解釋為又遠又安全。

遠安縣曆史沿革上原來一直屬於襄陽,直到改為遠安後才隸屬峽州、也就是現在的宜昌。不過遠安和別的縣不一樣的就是,唐朝初年,遠安曾並入南平國(即荊南),宋代回歸宜昌,清朝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又改屬荊州府;到了民國期間,遠安開始屬於襄陽道,1948年遠安解放後,在南漳成立南遠縣政府,屬江漢軍區當陽專署領導。值得一提的就是,我的兒子的爺爺,當年就是剛成立的**政府南遠縣東鞏鄉的第一任鄉長。而到了1949年5月,遠安和南漳分治,遠安才真正屬於宜昌了。

對於遠安那個神秘的地方,我根本沒有任何印象,倒是兒子的父親當年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出入那裏,所以,就知道這個縣礦產品種多、分布廣、儲量大、品位高,尤其是磷礦石最多,加工的化工企業也多,所以是全國磷化基地;這個縣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5%,素有\"林海\"之稱,曾經被評為\"全省綠化達標第一縣。\"

那個縣最有名的無非就是\"埡絲\"、\"鹿苑茶\"、\"鳴鳳米\"、\"食用菌\"和\"衝菜\"等地方特產。隻是因為宜昌境內溶洞眾多,所以華林寺的那個*潭河溶洞一點名氣也沒有。不過那個號稱道教聖地的鳴鳳山還有些名氣;關羽當年敗走麥城、試圖通過遠安逃回奉節白帝城,卻在回馬坡放的幾根絆馬繩就被地方團丁輕易捕獲的三國遺址也值得一看。現在的嫘祖鎮、原來的苟家埡的老街上,那條用中華震旦角化石鋪設而成、所以被吹噓成\"中國化石第一街\"的石板街其實早就存在,當年兒子跟著他父親不知走過多少次。

最有趣的就是史書上記載,傳說黃帝入雍,得周部落始祖後稷,教民種植畜養;南入荊,得西陵氏慧女雷氏,立為正妃,教民栽桑養蠶,繅織縫綴蔽體。於是農耕定居社會雛形奠基。還有傳說上蒼賜穀神後稷、衣神雷氏(即嫘祖)予黃帝耕織安民,以定天下。對於那個稷,公認是陝西武功人,而對於西陵氏為何部落,嫘祖為何地何族人氏,卻一直沒有定論。於是乎,關於西陵氏部族的地望和嫘祖故裏的認定就出現了河南有三地,湖北有四地,四川有三地;還有山西的夏縣、山東的費縣和浙江的杭州、河北的易縣。其中當然也有遠安,憑著一句\"西陵氏\"就搶馬吃車,還把流傳了上千年的苟家埡改為嫘祖鎮,是不是有些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