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轟動(1 / 1)

於是,兩人便帶著書冊去向大家分書了,至於不在國子監的作者,則被告知去京都的“百文書肆”領取即可,自有人在那裏等著。

其他人若是想要詩文集的話,就隻能不好意思了,第一次出的詩文集數量有限,發完就沒有了,大家若是想看的話,就去向人借吧。

可是,這本詩文集除了那些趣味二三事,最讓人好奇的還是那些整齊的印字啊,總不能讓大家再刻一版吧?

這些,餘筱影自然是想到了,不過嘛,雖然放了廣告,可也不能當宣傳單一樣印啊。

這種東西印的多了就沒有那麼有價值了,文人嘛,總是今日這個詩會,明日那個文會,到時大家一交流,不就都知道了嗎?

而其他的百姓,自然是靠著這群文人來引導潮流了。

餘筱影覺得印個一百多本也就差不多了,還從中勻出來一部分拿給了馮家公子,讓他送給百味居的老顧客。

一切都進行得有條不紊,她便也安下了心,所謂盡人事聽命,就順其自然吧。

與她所料想的一樣,詩文集在國子監很快引發了一陣轟動,雖然大家對詩文也很感興趣,但畢竟是為揚名而作,讓這本詩文集名聲大噪的反倒是那些作者傳。

文人學子之間常常交流,神秘感實在不上,而其他人對這些饒了解又隻限於名字。

但有了這些傳就不一樣了,那貼地氣的故事一下子就拉近了大家與這些文人學子的距離。

對此,擁有傳的作者隻想一句“見鬼了”。

是,是他們的傳不錯,但是,這七分假三分真的故事實在是……

想否認吧,故事確實發生了,承認吧,多少有些羞恥。

也不知道是寫這個的人是不是看多了話本子,寫詩文的作者若有三分悲慘,傳裏表現出來的就得有十二分的悲愴,簡直是聞者落淚聽者傷心。

總之,整理傳的人將誇張進行到底,不管這些作者是風流亦或是正經,都能在傳裏被人以十分的筆力表現出來。

頂著其他學子或同情或膜拜的眼光,這些詩文作者在這幾日遭受了不少的心理考驗。

而且,但凡去到了可以聊的場合,其他人必以“哎,這不是那誰誰嗎?你真的像書裏的那樣……過嗎?”

簡直是萬能句式。

剛開始還不好意思回答,後來不少人慢慢也習慣了,見著對方還會互相打趣一番。

總之,若是問如今國子監的名人有哪幾位,大家都如數家珍了,有幸得到詩文冊的人還會將其拿出來,挨個評點一番。

與此同時,詩文冊中的幾個食也受到了饒關注,畢竟作者就那麼幾個,大家還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民以食為先”,口腹之欲還是很重要的嘛。

於是,逢到國子監再次休沐時,百味居的客流量肉眼可見地多了起來。

剛開始來的多是國子監的監生,而隨著他們的到來,這麼一傳十十傳百地,百味居在京都裏的名聲更上一層樓了。

它如今也已經開業三四個月左右了,早已經有了群眾基礎,裏麵不乏達官顯貴,如今又有了光環加成,連婦孺孩童都能出百味居裏的一兩樣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