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七章 齊賢卻敵 第一節 君子館之戰(1 / 3)

第七章 齊賢卻敵

第一節 君子館之戰

這日天氣炎熱,遼聖宗耶律隆緒彎弓搭箭,瞄準“獵物”,一滴汗珠自額角滑至眼角,手中的箭倏地射出,箭尖帶著迅疾的破風聲呼嘯而去,隻聽“啊”的一聲慘叫,一名衣甲破爛、麵色驚懼的宋軍士卒應聲倒下。遼聖宗冷靜地拭去額角的汗水,再次彎弓搭箭,一箭,兩箭,三箭,箭無虛發,不遠處驚恐失措的宋軍俘虜宛若困獸,一聲聲慘叫之後倒下。不一會兒工夫,十餘名宋軍俘虜便盡被射殺。一旁的侍從也跟著鼓掌歡呼。歡呼之後,他便有些索然無味地扔下弓箭,略作思索,朝蕭太後的宮帳走去。

宮帳之中,蕭太後正在與軍中將帥商量戰事。遼聖宗童心大起,繞到帳後躲起來偷聽。

“太後,我軍大敗宋軍,勢如破竹,加之日前宋將楊業被擒,宋軍士氣大跌,正是我軍大舉伐宋之時,望太後速作決斷。”

“入主中原乃我大遼舉國之心願,然時值盛夏,天氣炎熱,不利行軍,哀家心中自有打算。”

遼聖宗聽到此處,心想著:“若是母後同意大軍繼續南下,我也要領軍作戰,馳騁沙場,斬殺宋軍!”遼聖宗心思轉動間,蕭太後對帳外呼喊:“緒兒,進來。”

“又被發現了!”遼聖宗歎口氣,走入帳中。見蕭太後臉上掛著淡淡的嗔笑,遼聖宗立即乖巧地笑道:“方才耶律將軍所言,母後為何不允?”

蕭太後摸摸他的頭,當即收斂笑意,肅容道:“緒兒,莫要忘記母後之前所說,我大遼入主中原乃遲早之事,需作長久打算。眼下宋軍雖遭重創,然我軍亦傷亡不小,時機未到,不可草率出兵!母後會命宋國王耶律休哥準備器甲,儲存糧米,待到秋天風高氣清,弓勁馬肥之時,再大舉南征!”

趙普一遍遍看著手中的聖旨,感慨不已。太宗手詔之中詳述北伐方略與意圖,出兵實因“念彼民陷於邊患,將救焚而拯溺,匪黷武以佳兵”。太宗自覺謀劃萬全,無奈將帥等不遵成算,各持所見,致使軍士疲乏,為遼軍所襲,潰不成軍。

“大人,為何事歎氣?”王繼英擔憂地問道。連日來,趙普經常反複翻閱太宗的手詔,時而感慨歎息,時而激動不已,時而坐立不安。趙普二次罷相,被貶京外,身邊隨從不多。王繼英初雖為區區筆吏,然對趙普忠心耿耿,患難見真情,趙普對他頗為信任。趙普望著王繼英,沉聲說道:“楊業一死,北伐敗局已成,遼軍必將南侵,邊陲百姓再遭塗炭,老夫心中不忍!”

“大人憂心百姓,上天可見,但需保重身體,不可憂思過度。大人,下官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王繼英深有意味道。

“繼英,你我之間何需顧慮,有話不妨直言。”

“大人,古語有雲,時勢造英雄,如今陛下北伐大敗,下官不才,竊以為此即為時勢。”王繼英小心地說道,同時密切注意趙普的反應。

趙普心中一動,王繼英所謂“時勢”,他豈會不知?時勢造英雄,英雄者,不單是幸運者,更是關心時勢者。此前上疏太宗,趙普關心朝局時政之心可見一斑。

太平興國八年(983),二次罷相離京之時,趙普曾對當時的宰相宋琪表示,自己此生無法報答皇恩,但求來世為太宗效犬馬之勞。

王繼英一語點明:“您心憂天下,希望有一番作為,而要有所作為,您就必須掌握權力。然被貶謫出京,何以為大事?”趙普心中頓時敞亮許多,但他也明白,時勢雖到,卻非時機。當今陛下意欲建不世之功,北伐雖敗,戰爭不息,陛下不會就此甘心,野心勃勃勢如破竹的遼國大軍也不會就此罷休。

太宗在手詔之中並未問計於趙普,隻是順水推舟走下了趙普鋪的台階。趙普深吸一口氣,自己的時機何時方能來臨?

這日,宋庭朝議。太宗已經焦頭爛額,遼軍隨時有南下的可能,不得不作出應對。

宰相李昉站了出來:“北伐大事,關乎國運。陛下竟不曾與中書省會謀,方有今日之敗!”

太宗道:“朕自知北伐時未曾會謀中書省,然則勝負之事孰能料定?倘若北伐將領按照朕之計策,東路持重緩行,吸引遼兵,中、西路相機而動,如何會有今日之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