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不是隻有語言才能表達心情磨煉你的第二語言(1 / 1)

你覺得與“喜歡”的相反是什麼?

其實,不是“討厭”。

在心理學中,與“喜歡”的相反是“漠不關心”。“討厭”則可以被看作一種因為無法使自己“喜歡”而掙紮的狀態。

當你對自己變得漠不關心時,你雖然在嘴巴上說著“我怎樣都無所謂”,但其實心底的空虛應該令你痛苦得難以承受吧。

這是因為你既無法對自己漠不關心,也無法放棄自己。

我們每個人到死為止,都是“自己”的總負責人以及總監督人。

所以,關於自己,無論再小的事都該多多留意,並給予確實的治療與保護。

你是否留意過自己的“第二語言”?

請你試著仔細觀察和別人說話時的自己。

需要注意的是“視線”“聲調”“表情”“手勢”四個項目。

這四個項目十分重要,因為它們能幫助你表現自我,並左右你帶給他人的印象。請好好觀察,並盡力提高各部分的精確度吧!

·視線

你在對話過程中花多少時間看對方的眼睛?

“眼睛是靈魂之窗”,視線當然是展現你自己的重要部分。

說話時,最好是偶爾移開視線,九成時間看著對方的眼睛。

低著頭會讓人感到“陰沉”,看著他處會讓人覺得“不誠實”,凝視對方的眼睛則會給人“壓迫感”。

請提醒自己對話時要不聚焦地“望著整張臉”。

·聲調

尖銳的聲調會讓聽者感到疲勞,但嘀嘀咕咕地低聲說話又會讓人聽不清楚,同時又缺乏溫度。

聲調

有時提高,有時喃喃細語,重視抑揚頓挫。

視線

不聚焦地“望著整張臉”。

手勢

說話時,加上手勢、肢體動作。聆聽時,大大地點頭。

表情

微笑時眼睛也要一起笑。

若要問聲音的魅力來自於哪裏,其實不是來自磁性的嗓音,而是來自語調,也就是抑揚頓挫。

為聲音賦予表情,適時加以提高,有時又像喃喃細語一樣說出真心話,這麼一來對方一定會聽得入迷。

·表情

大家都知道柔和的表情當然比緊繃的表情討人喜歡,但遇到第一次見麵等的場合時,人難免還是會緊張。

這時候就要用笑容戰勝一切!隻揚起嘴角笑的話,會讓表情變得不自然,所以記得要連眼睛也一起笑喲。

眼睛一笑,表情就會變得有親和力,同時也會讓對方感到安心。

·手勢

在相遇的瞬間,張開雙臂做出迎接對方的手勢,光是這個動作就能傳達你對對方的歡迎。

請在說話時加入手勢、肢體動作,並在聆聽時大幅度地點頭附和。肢體動作是無聲的語言。請用你的全身上下來表現“你自己”。

若你覺得自己“不善言辭”的話,請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四個項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