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輕率答應人家了。事到如今也無法推辭……”
你是否曾經沉浸在這種負麵情感中,感到後悔不已?
如果事後會如此懊悔,不如讓自己變成一個能當場說“不”的人,否則隻會不斷消耗你的心靈力。
“這種事我經曆過無數次了,不用你說我也知道!”你是否正想如此反駁?
你的心中應該存在著“拒絕是不好的”“我不想因為拒絕而得罪別人”“我不要被人家覺得冷漠”等的心態。
然而,有一件事遠比響應對方的期待還重要。
那就是“別讓任何人剝奪自己的心靈自由”。
因此,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在說“不”時不讓人產生反感的方式吧!
這種方法就是用“自我怪罪”來拒絕。
如果讓對方覺得“被拒絕是因為錯在他自己”,對方當然會感到不開心。你應該想避免因這種事產生芥蒂,而影響你和對方之間的關係吧?
所以,這時候就是要“把錯百分之百怪罪在自己身上”,一邊道歉一邊婉拒。
比如,要拒絕飯局的邀請時,你可以說:“我怎麼老是這麼不巧。剛好今天有其他約定了,對不起喲。”
拒絕別人借錢的請求時,可以說:“幫不上你的忙真的很抱歉,我們家唯一的家訓就是‘不準向人借錢,也不準借人錢’。希望你能體諒。”
你得承認有時“撒謊也是權宜之計”,但這麼做是為了減輕被拒絕者的心理負擔。
“我怎麼老是這麼不巧”和“幫不上你的忙真的很抱歉”,這兩句話是前置語。
前置語就像發語詞。加入一句這樣的前置語,不但能用來拒絕他人,要向人提出請求時也會變得更容易。
前置語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貼心地顯示自己“同理”的語句。
所以,請先說完這句話,再進入正題。舉例來說:
(對情人)“雖然我知道你的工作真的很忙,可是,我會擔心你,給我的聯絡可以再頻繁一些。”
(對朋友)“你聽了不要生氣喲。這次我們的成員已經都決定好了。”
(對上司)“對不起,讓您操心了。請原諒我沒有帶回來好消息。”
比起直截了當地進入後半部分的正題,在前麵多加一句緩衝句,聽起來是不是更容易讓人接受?
加上這樣的前置語,是一種“一點也不想讓對方感到受傷”的體貼行為。
倘若事前有時間準備,就請你站在對方的角度上,真誠地為對方找出一句適當的話語吧!
另外,親自向上司說“不”時,當然也不能忘了前置語,但同時心懷敬意,做好“被斥責的準備”也很重要。
說“不”時,將“自我怪罪”當作前置語;提出請求時,將“對對方的體貼”當作前置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