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身披東江鎮馬甲進京(1 / 3)

有了四十多萬人口的濟州島終於初步解決了用工荒,大量的荒地也被開墾出來,糧食收獲在土豆、玉米的推廣下獲得了大豐收。如果隻吃土豆和玉米,大家已經可以不愁糧食了。可惜無論是大明人還是朝鮮人,對麥和稻穀的依賴與生俱來,光吃土豆和玉米始終不得勁。

經過幾輪的種植,魯若麟一直擔心的種子退化問題並沒有出現。魯若麟也不明白其中的原由,也許是穿越時產生了變異,或者其他的原因,不過總歸是好事情。

現在土豆和玉米已經成為了外銷商品,用來和大明與朝鮮交換糧食。土豆和玉米的產量早就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這麼高的產量在哪裏都是熱門作物。以前是濟州島自身都不夠使用所有沒有外銷,現在終於可以拿到土豆和玉米了。想到自家田地裏種下土豆和玉米,收獲的糧食堆積如山的場景,這些商人們牙都要樂掉了。

土豆和玉米的推廣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大明和朝鮮的糧荒,但是大明的矛盾不光是糧食問題,土地兼並、社會貧富懸殊、資源分配不合理才是根本的原因。那些戰亂地區即使有土豆玉米這樣的神器也無力恢複了,因為社會秩序已經崩潰,沒有了和平的環境,安心生產隻是笑話罷了。

隨著濟州島的開發走上正軌,魯若麟的心思又飄到了大明的北方。如果記憶沒有出錯的話,崇禎九年發生了幾件大事情,後金皇太極稱帝,韃子會再次入寇京師,大肆破壞搶劫,掠奪人口,使得京畿地區愈發衰敗。

魯若麟這次準備來個黑吃黑,把後金韃子搶掠的物資、金銀和人口搶下來,充實濟州島。這個大行動將是今年魯若麟的重點計劃,隻要執行的到位,濟州島的發展起碼可以快上幾年。

離這場後金的入侵還有差不多半年的時間,魯若麟還有許多的準備工作需要做。船隻需要大量補充,軍隊也需要繼續擴張,情報也要進行收集,後勤組織也需要跟上,一旦搶劫成功,大量的人口需要安置,白翎島那裏也需要提前儲備大量生活物資以作應對。總之各種準備工作非常多,絕不是魯若麟一句話就可以隨時行動的。

燧發槍已經在開足馬力生產了,好消息是荷蘭人運來了很多硝石,是從印度那邊的葡萄牙人手裏買進的。有了硝石和日本來的硫磺,火藥總算暫時不缺了。從歐洲那邊發來的火炮和槍管也即將到達,自從收到魯若麟的訂單,荷蘭那邊的工廠就在加緊製作,很快就會有一船的槍管運來,可以大大加快燧發槍的成軍速度。

借助鋼鐵廠的技術進步,濟州島設計出了一款新式的弩弓,與傳統的弩弓相比,加憐性鋼鐵的弓臂彈力更大,射程更遠,威力自然也就更強了。而且弩箭采用了三棱重箭頭,非常適合覆蓋射擊,比當初大穀與一在濟州島打敗朝鮮軍隊時裝備的英格蘭長弓更加強大。

而且腳蹬式的上弦方式更加省力,弓弩手的可持續戰鬥力更強。有了這些弓弩手和火槍手的配合,濟州島的遠程攻擊能力堪稱喪心病狂,隻要有足夠的子彈和弩箭,抱團的濟州島軍隊就很難被突破。

為了保證此次的搶劫計劃成功,魯若麟又征召了一萬名士兵,這些士兵都是步兵,裝備以長槍、大刀為主,為火槍兵和弓弩手提供保護。如今濟州島士兵的武器裝備絕對是這個時代最好的,一般隻裝備給將領的鎧甲全員配備給了騎兵和步兵。

依托於濟州島發達的鋼鐵產業,衝壓式盔甲開始大量生產。因為鋼鐵質量很好,這些盔甲的重量並不大,但是防護性能卻非常不錯,很受士兵們歡迎。這種鎧甲的生產工藝也非常簡單,前後兩片衝壓鎧甲片用牛皮帶連接起來就是一個護住軀幹的甲衣了。鎧甲的上麵還故意增加了一些花紋,可以有效的防備箭矢、劈砍、撞擊等傷害,穿戴方便、簡單實用,又非常容易生產。

至於火槍兵和弓弩手為了行動方便都沒有穿戴鎧甲,但是每人都有一頂衝壓的鋼盔和可以插鋼片的防護背心。這種脫胎於後世的鋼盔濟州島的士兵人手一頂,比起後世的鋼盔,這種鋼盔的帽簷要寬大一些,主要是防備從上下來的箭矢。這種鋼盔在必要的時候也是行軍鍋,可以盛水和煮飯,非常受士兵們喜愛。

因為有龐大的紡織業支撐,防護背心的生產一點難度都沒櫻這種仿製於後世防彈衣的防護背心上麵有許多口袋,每個口袋裏麵都插有鋼片,在保證輕便的前提下能夠有效的提供對敵方箭矢的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