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俘虜換德王(3 / 3)

不過消息靈通的各地王爺和權貴們則是另外一個想法了。

如今世道亂了,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不會步德王的後塵。特別是那些身處邊地的王爺,還有領兵作戰的權貴們,能夠有一條保住性命的路子比什麼都強。

兔死狐悲之下,他們通過自己的門路不斷的向崇禎進言,區區韃奴俘虜,以後多的是。但是我大明的親王尊貴無比,豈可相提並論。而且讓大明的親王被擄關外,實在有損大明和皇上的顏麵。言下之意就是讓崇禎同意用俘虜交換德王。

內閣閣老們自然不願意沾這個腥,直接將難題交給了崇禎。

崇禎也很為難,不管同意與否,對他來都有後患。雖然從心底裏他是同意盧象升的方案的,但是他不能表這個態,否則禦史言官、科道給事中們會將他煩死,史官會如何記錄評價也不好。

最後崇禎決定一事不煩二主,幹脆讓盧象升自己來處理好了。至於盧象升能不能領會他的意思,傳旨的太監會提醒他的。

朝中大臣們對這個事情也采取了默認的態度,他們的想法是先把德王換回來再,這樣大家的壓力會很多。至於盧象升的罪責問題,等把事情處理完了再。

有了這個插曲,朝廷對盧象升的追責聖旨就輕了很多。

當盧象升接到聖旨的時候,朝廷對盧象升的處罰是剛剛沒當熱乎的兵部尚書又沒有了。而且身上的宣大總督也沒有了,是以暫代宣大總督的身份統領兵馬抗擊清軍。並且嚴令盧象升用心殺敵,戴罪立功,否則數罪並罰,嚴懲不貸。

至於用俘虜換德王的事情,聖旨裏壓根就沒提。

宣讀完聖旨後,傳旨太監收起了一臉嚴肅的表情,用和藹的語氣對盧象升道:“督師還請寬心,皇上和朝中大臣也是因為濟南一事氣憤不已,不獨督師受到了處罰,其他文武官員也都受到了牽連。隻要督師繼續殺敵立功,再傳捷報,失去的東西還是會回來的。”

“罪臣無能,致使韃奴肆掠大明,臣民被屠、親王被俘,有愧聖上的信任啊。”盧象升並沒有什麼不滿,隻是對於自己抵擋不住清軍的攻伐感到自責。

“皇上還是相信督師的。前兩次督師送來的捷報就讓皇上難得的有了一些笑臉,咱們這些做奴才的也跟著高興。濟南一事督師已經盡力了,無需過多自責。”這次來的傳旨太監難得的和顏悅色,比上次來的強了不少。

要知道上次來的是獎賞的聖旨,這次來的可是問罪的。

“能得皇上如此信任,臣萬死難報萬一。臣必定斬滅韃奴,以報皇恩,雖死無悔。”盧象升對崇禎確實忠心,曆史也證明了這一點。

“德王被俘,皇上憂心不已。時常茶飯不思、夜不能寐,常言無顏見列祖列宗。我等在皇上身邊也是心疼得不得了,隻怨身單力薄,無法為皇上分憂啊。”傳旨太監著著還拿手帕擦拭並不存在的眼淚。

“都是臣下無能,不能為皇上分憂。至於德王的事情,不知朝中對於本官的提議是如何決斷的?”盧象升一直在等著朝廷表態,德王的事情茲事體大,他實在不敢自決。

“朝堂上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實難統一。皇上也不好決斷,便讓奴才轉告督師,此事就由督師全權負責,相信督師一定可以處理好的。”這才是傳旨太監重點要交代的事情,傳達處罰聖旨不過是順帶的。

“本官明白了。還請公公稍事休息,待本官有了決定還請公公帶回去告知聖上。”盧象升久經官場,自然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門道。

“公公這邊請,督師已經令人備好了酒宴,請公公沐浴更衣後賞光出席。”盧象觀連忙上前將傳旨太監引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