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吞並朝鮮的大好機會,魯若麟居然忍得住,這實在有些出乎皇太極的意料。
不過皇太極隨即就明白了,一切問題還是出在糧食上。
清軍搶了朝鮮的糧食,為了防止朝鮮反水,還帶走了李倧和朝鮮高官們。魯若麟不想放棄這個吞並朝鮮的機會,在即將與滿清開戰的時候出兵占領了朝鮮漢城。
不過此時的朝鮮滿目瘡痍,特別是糧食奇缺,想要養活那些百姓不讓他們造反,以金州軍的能力也隻能控製住漢城周邊的一小塊區域。
畢竟糧食不比其他的東西,是需要時間從地裏長出來的,金州軍即使再有錢也不能變出糧食來。
想明白緣由的皇太極一不做二不休,馬上實施了一個歹毒的計劃。
皇太極命令阿濟格率清軍鐵騎回到朝鮮北部,見村拆村,見城毀城,搶光朝鮮人的所有東西,唯獨不殺人,將這些朝鮮百姓統統向漢城趕。
失去家園和糧食的朝鮮百姓想要徒步跋涉到漢城,難度可想而知。饑寒交迫、混亂無序,說的就是此時朝鮮北部的情景。從北方通往漢城的道路上遺屍無數,一時間朝鮮北部成了人間地獄。
韃子的目的非常簡單,金州軍不是一向自詡仁義嗎?現在這麼多的朝鮮百姓,看你怎麼救?
魯若麟也沒有想到皇太極居然會如此泯滅人性,為了捆住金州軍的手腳,居然不惜將整個朝鮮北部都毀了。經過此番劫難,北方的朝鮮百姓能夠活下來一半就不錯了。
此時的魯若麟也是非常為難,到底要不要救這些朝鮮百姓令他非常糾結。
從內心裏講,韃子的舉動對魯若麟以後統治朝鮮是非常有利的。不但大大加強了朝鮮百姓對滿清的仇恨,順帶著對無能的李氏朝鮮也滿是怨恨,李氏在朝鮮的統治基礎已經大大削弱了。
而且朝鮮百姓的人數減少,也為以後移民漢人提供了空間,可以大大加快同化朝鮮半島的速度。
隻是金州軍為了北伐已經準備了很長時間,如果將物資向漢城傾斜,那麼勢必會影響到北伐滿清的計劃。
韃子在朝鮮的暴行很快就在金州軍內傳開了,首先反應強烈的是那些金州軍內的朝鮮人。
這些朝鮮人痛恨韃子的殘忍,同情同胞的遭遇,很快就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捐款、捐物行動,並請求遼南都督府救助那些朝鮮人。
在這些朝鮮人的帶動和宣傳下,其他的金州軍百姓出於同情也自發的參與了這次的行動,很快就彙集了大量的錢糧。
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金州軍治下的百姓基本都過得不錯,最起碼衣食無憂。隻有自己的肚皮吃飽了,他們才會有餘力去關心其他人。
同時崔永建的緊急書信一封接著一封,言辭懇切,幾乎是字字泣血,希望魯若麟能夠暫緩北伐,先解決朝鮮的危局。
在這樣的情況下,魯若麟也不得不慎重考慮北伐的事情。他召集起遼南都督府的高層,商議對策。
完成施政學院培訓的吳朝傑被任命為金州軍秘書處的科長,被魯若麟特批參加了此次會議。
吳朝傑這位兗州府的舉人並不是一個讀死書的人,還是有一定的見識和眼光的,魯若麟將他安排在身邊也是希望能夠為自己建言劃策。
在會議上,吳朝傑建議魯若麟可以暫緩北伐,先行收複朝鮮。
“此次雖然為朝鮮的劫難,但是對我遼南都督府而言也是一次機遇。隻要我們能夠幫助朝鮮百姓度過此次難關,那麼大人在朝鮮的威望將空前高漲,即使取代李氏統治朝鮮也不會有人反對。”
“雖然皇太極此舉是為了拖延我們北伐,但是猶如韓國派李冰替秦國修渠一樣,這不過是暫緩了眼前的危機,反而壯大了我們的實力。一旦我們消化了朝鮮,我們的實力將成倍的增長,到時候拿下滿清不過是探囊取物罷了。時間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越往後,我們的實力越強大,韃子不過是待宰的羔羊罷了。”
魯若麟深思熟慮之後采納了吳朝傑的意見,決定暫緩北伐,全力鞏固朝鮮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