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鷹的一個特征。這種鳥出沒於兩個半球的北部,經常將巢建在高且陡峭的岩石上。一對鷹連續八年在哈德遜河畔一塊無法接近的岩石上築巢。奧杜邦先生曾經記載,在獨立戰爭期間,一隊士兵發現了這個鷹巢,其中一名士兵在冒險接近這個鷹巢時險些丟了性命。當時,同伴們用繩子拉著他放他下去夠鳥卵或幼鷹。雌鷹發現有人想偷襲自己的巢穴,就憤怒地攻擊這個士兵。這個士兵隻能拔刀自衛。在搏鬥中,他一擊撲空,差點兒把係在身上的繩子割斷而掉下懸崖。最後,他放棄了捕捉幼鷹的計劃,按原先的方法返回了山頂。在這則逸聞中,奧杜邦先生把這種鳥描述為金雕。但我幾乎不懷疑威爾遜先生是對的,金雕是一個獨特的物種。

根據奧杜邦先生的記述,海雕也是在高高的岩石上築巢。但威爾遜先生說,在大埃格港附近的一棵大黃鬆樹上,他發現了一個由草稈、樹皮、蘆葦編織而成的鷹巢。這個鷹巢很大,約一米六高、一米二寬,幾乎沒有凹麵。他還聽附近的人說,兩隻鷹一年四季住在這裏,把這裏當作家或寄居處已經很多年了。這顯然與奧杜邦先生對禿鷹的記載相符。顯然雙方都有些困惑。

鷹幾乎不會搬家,它們長時間使用一個巢,每年或多或少修補一下罷了。很多鳥也是如此。就鳥巢而言,鳥兒可以分為五種:第一種簡單修補,使用往年的巢穴,比如,鷦鷯、燕子、藍鴝、大冠翔食雀、貓頭鷹、魚鷹、鷹等;第二種每年都築新巢但卻總在一個巢中哺育雛鳥,菲比霸鶲就是最典型的代表;第三種每次產卵、孵化小鳥都要築造新巢,這種鳥在自然界中是最多的;第四種是一部分鳥類,它們不修建巢穴,而是使用其他鳥的棄巢;第五種根本不築巢,而是將卵隨便產在沙地上,水禽大多如此。因此,普通的海鷗在長島南海岸的沙洲或其他沙洲上大量繁殖。它們在沙地上整理出一個小凹痕,將卵產在裏麵,老鳥就走了。在適當的時候,鳥卵被溫暖的太陽孵化,而這些小動物會自行長大、繁衍後代。七月,不計其數、不同年齡和體形的動物,成群地聚集在這些荒僻的沙地上。當海浪滾滾而來時,它們衝到海灘上,撿食海生穀蛋白,然後趕緊回去,避免下一波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