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帝王篇 第一夢 千古一帝,我乃秦始皇 (3)(2 / 2)

是啊,我必須從大局出發,我成就了茅焦的聲譽,並封他為上卿。風流的母親也被我千乘萬騎高調迎回了鹹陽宮。我媽一回到鹹陽,就擺酒設宴款待茅焦,席間還不間斷地誇讚茅焦說:“茅先生是天下最了不起,最正直的大臣了。我那兒子驢行霸道慣了,危急時刻,也就先生能夠轉敗為勝,我們母子能夠重新相會,真是多虧了茅先生,茅先生功不可沒啊!”

我厭惡眼前的這一切,說實在地,從內心深處,我再也不想見到這位母親了。然而事情發展至此,我隻能給呂不韋下一道命令:“令文信侯到所封的領地河南。”將他趕出了鹹陽。不管怎樣,無論如何,我隻是希望呂不韋遠離我媽,作為耄耋老人,頤養天年。

然而,離開了鹹陽,離開了這個政治中樞,投靠呂不韋的門人食客仍然像他當政之時絡繹不絕。這讓我開始擔憂。當年“戰國四公子”的養士集團,幹預朝政,翻雲覆雨,而今呂不韋繼續不惜財力,繼續招攬賓客,意欲何為?

就說呂不韋當年年僅12歲的門客甘羅吧。當時秦國上下,正因名將蒙驁被趙將龐暖亂箭射亡悲憤不已,而我對趙國更是沒有好印象,迫切地想要複仇。掌政的呂不韋便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剛成君蔡澤(今張家口懷安縣人)說:“趙、燕兩國世仇,即便現在燕國歸附於趙,那也是違心之舉,請派我出使燕國,我把燕國拉到咱的陣營,然後一起討伐孤立的趙國豈不更好?”我舉雙手讚成。呂不韋也覺著有道理,就派蔡澤出使燕國。在他的遊說下,燕太子丹來到秦國做人質,秦燕結好打算共同對付趙國。可派駐燕國為相的大臣張唐卻推說自己身體不好,死活不願前往。

這也是堯山之戰的副能量啊。公元前240年,蒙驁軍隊結寨於曲逆(今河北順平)西南的都山。趙將龐暖認為都山北邊的堯山地勢最高,登堯山可望都山,於是派扈輒率兵2萬占據了堯山據點。蒙驁令張唐帶兵2萬前去爭山,而龐暖率主力趕到,與張唐山下交鋒。張唐寡不敵眾,再加上趙將扈輒在山上為龐暖舉旗發信號,張唐往哪兒,紅旗指向哪兒,張唐被打得蒙頭轉向,幸好蒙驁率軍及時趕到,解救了張唐,但敵眾我寡,敵軍又占據有利地勢,蒙驁撤退之時被龐暖埋伏於密林深處的兵卒,亂箭射死。張唐自此就對趙國有了心理陰影。

呂不韋心想我豁出去這張老臉不要了,親自去請,張唐總該給我點兒麵子吧?於是親自趕到張唐府邸。見了麵呂不韋開門見山,說:“老張啊,你能文能武,又對大秦忠心耿耿,再說也沒人比你更熟悉趙國了,去燕國為相、共同對付趙國,我認為沒有比再好的人選了。”

張唐說:“感謝領導對我的信任,我確實熟悉趙國,那是因為我帶兵攻打過,可是領導你想過沒有,前去燕國要途徑趙國,而趙人正懸賞一百裏封地捉拿我呢,難道領導是想把我獻給趙王嗎?你真要派我去,不等於讓我去送死嗎?”

呂不韋為此回家後一直悶悶不樂。這時呂不韋的娃娃門客小甘羅登場了,他見呂不韋悶坐堂中,就問:“相國有心事啊?”

呂不韋說:“哎,我派張唐去燕國為相,這個張唐貪生怕死,死活不肯去啊。”

小甘羅笑了,說:“這點兒小事,怎麼不早說,我去請他。”

一聽此話,呂不韋臉拉得老長,不高興地說:“去,去!我親自去請都沒請動,你一個小毛孩子,口氣倒是不小,你能請動?滾一邊去,別管大人的事兒了。”一個12歲的小孩兒能成為呂不韋的門客,隻因為他的爺爺曾是秦國名臣——左丞相甘茂,所以呂不韋根本沒拿小甘羅當回事兒。

而小甘羅卻振振有詞地說:“從前項橐(tuó)(今山東日照神童)七歲就做了孔子的老師,我現在已經12歲了,比項橐還大五歲,相國幹嘛瞧不起人?我甘願一試!”

呂不韋被小甘羅稚嫩的神情給逗樂了, 說:“行啊,那你就去試試吧。”

張唐一見呂不韋又派來個孩子,心裏老大地不樂意,但也不敢怠慢,靜聽尚不知念了幾本書的黃毛小兒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