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真心英雄(五)(1 / 1)

運河支隊掀起抗日浪濤,想來也是聲震一時。那些“草頭王”怎能相比,張裏元手下有個叫龍希貞的大隊長看的眼熱,居然向運河支隊拋來“繡球”。人家想當八路,哪能拒絕,也許當年真是“來者不拒”,政治上把關不嚴,果然就出了婁子。

龍希貞不是個東西!其父龍傳道更不是東西!龍傳道是大惡霸,且老奸巨猾。龍傳道得知後,那還不氣急敗壞。其父的話,龍希貞向來言聽計從,果然,不出一月,龍希貞一走了之。

龍希貞跑了,跑到嶧縣城裏當了團長(民團),漢奸賣國賊壞事做絕,罄竹難書。但你沒聽人說嗎?別看你今天鬧得歡,就怕將來拉清單。這帳怎麼算,我自然會說。

在我看來,運河支隊的組建是“桃園三結義”,不如說是“三國四方會議”更實際。

讓人蹊蹺的是,運河支隊成立之初,雖然有二大隊在列,但大隊領導任命卻是在6月宣布的。究其原因,是上級準備把一大隊升級到蘇魯支隊,但後未實行。其中又有什麼事由就不得而知了。

運河支隊三任支隊長都有“實力派”背景。但讀者注意到了沒有,據有關史料的記述,還有中國共產黨嶧縣縣委領導的一支抗日武裝,而且他的“名頭”還不小,即八路軍一一五師第十四區隊。

區隊長就是二大隊長孫全斌。四彪人馬,有三個首領都是團首長,但孫全斌全隻當了大隊長。據說,領導對孫全斌說了,你是黨員同誌啊。是的,為了更好的團結抗日,有必要把“座位”讓給黨外人士先坐。

孫斌全在嶧縣也是個有影響的人物,其實,他也是縣委書記紀華“招安”而來的,具體細節就不詳說了。有意思的是,孫斌全也“招安”了一個紅槍會的大隊長,還是“山寨寨主”。此將生猛,當了他的副手,在區隊任副隊長。

運河支隊實有官兵1500餘人,行起軍來長長一溜,宿起營來滿滿一村。總之,一兩千號人,吃喝拉撒睡,不是那家是大戶就能包得下來的。要有屯兵之處。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守不住,還能和敵人周旋。

何況運河地區,北有臨(臨城)棗鐵路,南有隴海鐵路,西有津浦鐵路,東有棗(棗莊)趙(墩趙)鐵路,運河支隊被緊緊箍在日偽的封鎖線裏。華北大平原的邊緣,沒有沂蒙山,亦沒有抱犢崮。部隊是放在運北呢?還是放在運南?

還真是費思量。

一日,支隊領導和大隊幹部正在討論,隻聽門外有騰騰腳步聲,大步流星,隻見一個彪形大漢推門而入。來人在對孫斌全耳語幾句,孫斌全頷首點頭,然後把話一亮,眾人莫不笑逐顏開。

這真是:踏破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