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朝堂爭議(2 / 2)

“可是,這樣一來,這天下人就會以為我們怕了,以為我們楚人是窩囊廢。楚國從建立之初,就是與周邊強敵作生死搏鬥,才能發展至此,祖先尚不懼強敵環伺,我們這些後人怎麼能這麼畏首畏尾,以後下了黃泉,如何麵對先祖。”另一個將領鬥勃大聲說道,他是若敖氏的年輕將領,戰功赫赫,被看作若敖氏的下一任接班人,不過性情急躁,是個有名的粗漢子。

“鬥大夫,楚人如何,當由楚人判定,與天下人何幹。”楚王突然加重了語氣,對眾人說道,“巴國在江水上遊,易守難攻,而且巴人勇猛好戰,又掌握最重要的鹽泉。寡人認為,對巴策略,戰不如和,楚國不能在自己周邊樹立強敵!”

鬥勃見楚王氣魄乍起,不敢再言,他縱使脾氣火爆,也不敢在大殿之上與楚王起爭執。

“子文大夫,蒍大夫,兩位是楚國的令尹,司馬,為何默不作聲,此番對巴策略,您二位有何想法?”屈完見氣氛緊張,急忙將大家的目標轉移到兩人身上。

子文大夫聽罷,向楚王拱手拜道:“微臣完全讚同大王的決策,與巴國和親結盟。”

蒍呂臣也接著說道:“大王英明,我國與巴國一直交戰不休,此番和親是最好辦法。”

二人一言定乾坤,殿堂之上無人再敢發言,頓時啞然無聲。有的人心如明鏡,瞬間就明白楚王與二人早已商量好了,此事沒有再議論的必要;有的人原本就從屬於若敖氏和蒍氏,既然當家人都這麼說了,隻有服從命令。

楚王見狀,心下歎息,在楚國有時候氏族的力量要大於王族的力量,這既是楚國興盛的原因,也埋下了動蕩的種子。

“既如此,這件事就此議定。要確保和親成功,需做好三件事,其一是和親文書與使者,其二是送親隊伍,其三是以備萬全的作戰軍隊。”

“宛春將軍。”

“臣在。”

“由你率領一千人作為送親隊伍,確保公主安全。”

“得令!”

楚王又看向鬥勃,一改方才的沉穩淡然,變得氣勢逼人:“鬥大夫。”

“臣在。”

“由你率領若敖氏軍隊,在邊境集結,確保聲勢浩大,如果和親不成,就不用客氣了,我們和巴國新仇舊恨一起算,讓他們知道,誰才是南方霸主。”

“得令!”

“最難的是和親文書和使者,巴國人性情直爽,在結盟書信方麵我們還要多加思量。事態緊急,就隻能讓各位卿家現在寫這封和親文書,來人!”

隻見一群宮人端著坐墊和案台走了出來,放置在每個大臣的麵前,大家麵麵相覷,實在想不到楚王的這一招,不過事已至此,隻好默不作聲地坐下來開始寫文書。

其實楚王這一招,一來是想速戰速決,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以防這些臣子回去之後議論不休,再生枝節;二來是想看看在新的將領中間,是否有出色的政治外交人才,為楚國的將來考慮,畢竟子文大夫已經年老,倘若後繼無人,楚國將會麵臨迅速衰落的局麵。

這幫拿慣了刀劍的武將,麵對千軍萬馬時都毫無懼色,可這會兒拿起了筆,麵對空白的竹簡,卻心裏發慌,不知如何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