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許多人的生活基本都處於兩點一線之間,每天都在家與辦公室之間奔波。習慣於這種生活狀態的人,除了家庭之外,對辦公室自然也會有一種歸屬感。我們的生活在辦公室與家庭之間進行,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對組織產生一種親切感,似乎隻有在家庭之中才能放鬆,到了辦公室就戴上了“麵具”,整個人變得緊繃起來,好像工作是一種模式,沒有在家那樣自如和輕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大部分人認為,生活是圍繞家庭展開的,而工作也是其中之一。在工作當中,我們往往是忙碌而緊張的,而回到家之後,好像卸下了所有的重擔一般,感覺溫馨和親切,坦然和踏實的感覺油然而生,就像在外漂泊多時的船隻回到港灣一樣。
其實,這樣的心態是一種“打工”心態,擁有這樣心態的人,總覺得工作是養家糊口的工具,工作中除了分內的事情之外,再不願意多想一些和組織有關的事情,似乎人生價值隻有在家庭當中才能得到體現。
這也就是大部分人成為平庸之輩的原因了。為什麼工作和家庭一定要區分開呢?組織何嚐不是另一個大家庭?在組織這條船上,每個人從“登船”的那一刻開始,命運就已經和組織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了,為組織毫無保留地付出,幫組織發展壯大,同樣是我們人生價值的一種體現。
我們如果對組織心有隔閡,那麼就很難真正融入到組織當中去,雖然每天可能仍舊忙碌地工作,但是從內心深處,我們並沒有認同自己的這種處境,並沒有設身處地去考慮組織的利益和未來。這樣一來,你就永遠隻是組織當中的一個過客。
仔細想想看,自己在工作地點的時候,是否真正是以組織中人的身份去做的,還是說從自身利益出發?在別人損害組織利益的時候,你是否像自家利益被損害一樣據理力爭?在辦公室看到地麵髒了的時候,你是否像自家一樣動手去打掃?大部分人可能都做不到,在工作的場所中,人們往往無意識地表現出了一種冷漠的疏離感。可是,如果從時間角度來看,我們在工作場所停留的時間並不比在家庭中少,我們和同事相處的時間甚至比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更長,為什麼不能將組織當成自己的家呢?真心地為組織這個大家庭付出,你會漸漸愛上自己的工作,你的工作也就不再僅僅是糊口的飯碗,真心付出的你一定會被老板注意到……
難道這不是我們理想的工作狀態嗎?而達成這個目標很簡單,僅僅需要把組織當成家而已。把組織當成家,可以全心全意為組織付出,同時,把組織當成家,也會讓我們自己成為最大的受益人。
羅麗麗大學畢業之後進入了一家私企,成為了後勤部門的一名職員。雖然她平日裏的工作隻有打印、複印文件,為辦公室的同事沏咖啡,但羅麗麗非常認真,除了自己本職的工作之外,她還像在自己家裏一樣,包攬了辦公室的清潔工作。即便在寫字樓中有專門的保潔,但平日裏羅麗麗還是非常注重辦公室的衛生情況,地上一點碎屑都沒有。
除了這些之外,羅麗麗還像在自己家一樣,替公司想了很多節約的好辦法,比如一些打印失敗的紙張,她都裁剪成同樣的大小,以作便箋使用,而廢紙她都自發整理後賣給廢品站,將所得的收入交給工會。外出辦事也是如此,能夠騎自行車到達的地方,她從來不坐公交,以節省經費。
在特別忙碌的時候,羅麗麗也和其他同事一起加班,但關於加班費她從來隻字不提,因為她覺得這是她的本職工作,沒有完成理應加班。就是這樣認真誠懇的態度,打動了周圍的同事和領導,也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和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