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公司成立之初,安迪是研發部門的一名員工,成為公司總裁之後,他並沒有滿足於自己的現狀,而是馬上開始了對企業的整改,他曾經說過要在一年當中搶下摩托羅拉的2000名客戶。而事實證明這並不是大話,因為一年過後,英特爾贏得了2500名客戶。而安迪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因為危機意識所致。他明白,如果自己滿足於英特爾這條大船給自己的位置,從此安然度日,那麼英特爾在市場上的占有率很可能會漸漸被其他企業所替代,畢竟競爭一直存在。
後來經濟形勢惡化,不僅僅英特爾,所有的企業幾乎都受到了影響,但安迪還是第一時間告訴大家,必須發揮更高的效率,這樣才能抵製日本這個新興的信息強國對美國的市場侵蝕。為了幫公司渡過眼前的困境,安迪放棄了存儲器業務,專注於做微處理器,使得公司最後逃過了劫難。也使得英特爾在20世紀末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半導體企業。這個轉變讓英特爾漸漸成為了計算機市場的領頭人。
不過危機從未消失過,1994年的時候,因為研發的一個芯片出現了缺陷,英特爾公司再度陷入了危機,一些公司宣布停產這種芯片的計算機,在這種關鍵時刻,安迪又第一時間作出決定——更換所有芯片,改進芯片設計。就這樣,英特爾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經濟中一次次地存活下來,並日益壯大。
如今的英特爾顯然已經在處理器市場中獨大了,可安迪並沒有就此滿足,他仍舊帶領著企業不斷研發新產品,以保證英特爾在市場中的占有率和地位。而他說過的“隻有恐懼、危機感強烈的人,才能生存下去”也成為了英特爾的企業文化之一。
恐懼,是一種不良的心態,但居安思危是我們不得不有的一種態度。因為危機感,我們才能時刻保持警惕,在危機來臨的時候有所準備,並第一時間解決。因為危機感,我們才能全力以赴,保持理性思考。
時間不是靜止的,一切自然不會一成不變。像英特爾這樣的大公司領導人都時刻保持著危機意識,我們又怎麼能夠說自己已經做得足夠好,不需要努力了呢?再大的公司也從來沒有從危機中脫離過,我們所在的組織亦是如此,我們亦是如此。想要從危機感當中脫身,那麼我們就會深陷其中。
有些人視危機感如洪水猛獸,難道危機感就不能消失嗎?時刻緊繃著,難道我們就不會因此而崩潰嗎?如果你眼中的危機感是這樣的,那麼你就還需成長的空間。想想看,我們什麼時候第一次產生危機感?顯然,危機感存在於競爭之中,每個人在孩童時代都不知道危險是什麼,而有了競爭,產生危機感之後,就是我們成長的一個信號。
危機感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可怕,不如說我們身在職場一天,危機就一直存在著,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認識到這一點。鯰魚效應我們都不陌生。漁民捕捉沙丁魚之後,如果直接放到箱子裏,沙丁魚會在回程中大量死去,但若是裏麵放入一條沙丁魚的天敵——鯰魚,那麼沙丁魚就會因為危機感而努力活下去。
沒有競爭是不可能的,我們隻能沒有危機感,但失去了危機感,我們就失去了事業心,自然不會有所謂的事業了。組織更是如此,如果組織中的人們每個人都沒有危機感,那麼組織就如同一潭死水,毫無活力可言。
所以,不管是從我們個人的角度還是為組織著想的角度出發,我們都應該時刻保持危機感,越是穩定的環境,我們越要定期檢查我們的“船”。讓組織在社會中不可或缺,而我們在組織當中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