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當今最偉大的科學巨匠,無疑我們會想到斯蒂芬·霍金,現代人對黑洞和宇宙的研究是由他引領的,正是這位科學巨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對浩瀚的宇宙才有了更多的了解。當然,他的貢獻遠不止於此,他還寫出了《時間簡史》這部暢銷全球的科普讀物。而完成這一切的他,在21歲時就因為可怕的肌肉萎縮症而全身癱瘓了,他的大部分研究和驚世巨作都是用他僅能活動的一根手指敲打鍵盤完成的。
雖然斯蒂芬·霍金一直待在輪椅上,但他並沒有放棄過對科學的探索,他還時常坐在輪椅上到各個地方去做學術報告。有一次,在學術報告結束的時候,一名年輕的女記者走上了講壇。她是敬仰這位大師的,但是在敬仰之餘,也有深深的憐憫,於是她情不自禁地問道:“霍金先生,您因為病症而終生再也不能離開輪椅,你是否覺得命運對您太過不公呢?”
這是事實,可是當她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無疑說到了別人的痛處,所以即便是出於真心,問題還是尖銳得可怕,一時間,整個大廳都安靜了下來,氣氛有些尷尬。
不過霍金並沒有因此而尷尬,也沒有痛斥這名女記者的不懂事,他平靜地笑著,用僅能活動的那根手指敲擊著鍵盤,然後通過合成器播出了他的發言:“我並非一無所有,我還有一根可以活動的手指,還有能夠思考的大腦。有了這些,我終生追求的理想就可以實現,而我現在也正在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理想。除此之外,我還有愛我的朋友和親人,當然,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霍金的發言結束了,短暫的安靜過後,是雷鳴般的掌聲,此時大廳中的人們再也沒有麵對弱者的小心翼翼,而是紛紛湧上講壇,簇擁著霍金,表達著自己對他的敬佩。人們感動的並不僅僅是他所遭受的苦難,還有他在苦難麵前不變的堅定和樂觀。
客觀地看來,命運對霍金是不公平的,他有才華,有能力,卻被身體限製住了。但就像霍金所說的那樣,雖然身體受到了限製,但是他的大腦沒有受限,他依舊可以思考,依舊可以追逐夢想。對於現代的很多職場人而言,我們缺少的正是這種樂觀和堅強。
看看周圍的人,似乎總是在憤世嫉俗,好像整個社會都對不起自己,更不要說組織了,好像組織總是給自己最繁重的工作,想要剝削自己的最後一滴血,或者說組織給予的條件不夠好,所以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當中過活。
難道組織和社會對不起的就隻有我們嗎?當然不是,每個人雖然有不同的生活和工作,但基本的軌跡都是相同的,忙碌的不僅僅是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為了夢想奮鬥的也不僅僅是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追逐自己的夢想,隻不過有些人實現得比較早,有些人則大器晚成一些。
隻是,能夠認識到這一點的人實在不多。人們總是習慣於推卸責任,將自己在組織當中的不受重用或是過於忙碌推卸給組織,好像自己已經盡了所有的努力,可組織就是沒有看到,或者說沒有充分了解自己就給了自己過於艱難的工作。難道我們自己就一點責任都沒有嗎?我們甚至於沒有反省過自己就將所有的問題都推卸給了組織。
從組織的角度來講,每一個員工都是一支潛力股,組織所希望的是能夠把每個員工都培養成才,都培養成可以獨當一麵的人物,可是員工往往不能理解組織的苦心,總是習慣性地站在組織的對立麵去思考,進而鬱鬱寡歡,抱怨組織的不公。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組織對我們真的有失公允,那麼你又做過些什麼呢?你有抗爭過,或者說用實力來證明組織的錯誤嗎?隻知道抱怨而沒有行動,說得再多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