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9:父子情深家書傳遞品格(2 / 3)

為父深信,吾兒雖則身處旋渦,汙流滔滔,意欲獨善其身,實屬不易。然則,乾坤蕩蕩,天地浩然正氣尚存,隻要吾兒罡氣護體,肝膽昆侖,定能潔身自好,光吾豐西鄢氏之門楣,留萬世英名於子孫,方不愧為當世本色男兒。

吾與汝母親,身體均很康健,勿掛。吾兒自當盡心竭力,辦好聖上交予之差事,方才不負聖恩。為父拳拳之心,殷殷之盼,切切之念,望兒行忠孝仁義之舉,做品行端方之人。切切,切切。

專此布達

並頌時綏

父:二濂翁 字

庚申年夏初於東岸

鄢懋卿收到父親書信,心中頓感沉重。京城之事,他從來不與父親提及,一來是怕老人家為之擔憂,二來,個中情由,根本是用片言隻語的書信往來說不清楚的。現在看來,自己的事真是鬧大了,家鄉故園亦已傳遍,父親大人還是擔心上了。從前父親寫信,從來不落款名、字、號,這封信父親居然使用了自己的號落款。看來,父親是想提醒他,要謹記父親清廉之名來之不容易,要以父親為榜樣,不要貪墨國家財富,以免辱沒祖宗清譽。老父親真是用心良苦,千裏修書,不記掛兒子生命安全,隻叮囑家族清譽;不擔心族人性命,卻擔心對不起祖宗。這便是典型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之士大夫思想。父親一世,雖為官不得誌,卻有值得後輩兒孫驕傲之本錢,學習之榜樣。到目前為止,聖上敕封清真大夫之銜,名符其實。為人子者,自當謹遵父命,做父親期望之人;為人臣者,誓當忠君愛國,做清潔廉正之臣;為民官者,自當愛撫百姓,尊民為親。否則,父親百年之後,亦會不安於天國;聖上朝堂之上,亦會不寧於心神。為求父親安心,得修一封家書回去才行,不然的話,老人家還不知如何擔心掛念。於是,鄢懋卿便回信一封:

父母親大人在上:

兒子景修頓首百拜,跪請金安。

兒在臨城,攜妻英娥、子汗青,給父母親大人磕頭叩首,恭祝父母親大人心身康泰,萬壽無疆。

惠示奉悉,如親威顏。遙隔雲山,孺念甚殷。拜讀諭函,愧疚殊深。兒子媳婦未能膝前盡孝,早晚請安,晨昏侍奉,承歡膝下,罪莫大焉。萬望父母親大人恕兒不孝之罪。

景修於庚申年春末領皇命,敕總理鹽法節製七省以來,自是兢兢業業,克勤克儉,克己奉公,未敢有絲毫之大意與怠慢。途中確實遭遇宵小騷擾,但並未如傳言所說之可惡,更無濫殺無辜之事實,亦未敢招搖過市,行小人之舉。然,傳聞所言,亦並非全是空穴來風,虛妄之詞。隻是個中情由,實屬外力強加,兒子確有無奈之處,但無有心之實,萬望父親大人,多加寬宥體諒。正如父親大人所言,手握利柄者,多遭人忌妒,明槍暗箭,往往防不勝防。然則,兒子言語行為,無不遵照父親大人之諄諄教誨,未敢有一刻將祖宗家訓拋諸腦後。父親清正廉潔,兒子永誌於心,銘刻五內,一刻亦未敢忘懷。父親大人大可寬心,兒子絕不給祖宗丟臉,行那宵小鼠輩之為。

自兒進士及第始,遠離家鄉,京城謀職,父親大人便時刻提點,舐犢之情,溢於言表。兒惟兢兢業業,克勤克儉,為聖上鞠躬盡瘁,為百姓盡心竭力,方能報答其萬一。兒早已年逾天命之年,還時刻勞煩父親大人心係牽掛,諄諄教誨於千裏之外,是兒不孝,亦是兒三生有幸,不知兒幾世修得如此福分,方才生為吾父之子。如有來生,吾父倘願為景修父乎?兒卻還願為吾父之子。喜兮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