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46:無端停職景修還鄉祭祖(上)
夜晚,一盞桐油燈芯,豆大的燈火,隻能照亮鄢懋卿的書和臉,他在一心研讀《易經》。白天,便去離府邸不太遠處的酒坊裏,研習釀酒秘訣。多數時候,是在家裏教子龍子鳳以及千成百成文化課,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
子龍、子鳳與百成,刻苦學習,認真鍛練,身體倍兒棒,武功與文化學習都進展神速。
以前總是在外麵忙乎,從來沒像現在這般,近距離與兒女接觸。在兒女以及侄子處,鄢懋卿獲得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感悟。看到正在漸漸長大的兒子女兒,他心裏有說不出的幸福。尤其是見到侄子千成,已經長了六尺多高的漢子,他心裏感到非常之快樂。
他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這一路走來,幸好自己走得端,行得正,否則哪有機會,享受這人間的天倫之樂?其實,當年拜倒在嚴嵩腳下時起,他就明白,早晚會有這一日。隻是當年迫於事態發展,不得不那麼做。鄢懋卿曾經為恩師掐算過,雖有大難,卻能終老。亦為自己掐算過,雖有磨難,卻不會有生命之虞。隻是他沒掐算到,接手欽差事務後,會有那麼多死裏逃生的劫難。
當然,這些年來,倘若不是五兄弟護得周全,怕是早已遂了他人之願。因此,看到千成長成高大帥氣的小夥子,禁不住由衷喜悅。
自然,鄢懋卿因了一早便算準有此一日,才凡事皆留有餘地,從來不做過頭之事,不說過頭之言。即便是遠離京城,不在朝堂上走動那些時日,他亦非常明白,聖上其實一直都在他身邊,從未離開過。
倘若不是自己走得正,行得端,現在豈有如此愜意日子?因而,鄢懋卿感激祖父與父親的教導,如若不是他們經常提點,隻怕亦會不知所謂,忘乎所以。若然如此,早就成為別人刀下之鬼也。哪裏還有如今如此幸福的日子?
鄢懋卿對家教的感知,對家教的理解,使他深深欽佩祖先之精明。鄢氏祖先,從來就沒有逃脫戰亂與欺淩,倘若沒有一顆良善之心,正直之行,受到如此眾多百姓愛戴,隻怕早就遭遇滅族之危。
因而,他必須將祖先智慧與處事之道,傳授於後人,使其把握做人原則,處事精要。隻有這樣,一個家族,才會處於中華民族大家庭而不敗。
趁著現在機會難得,鄢懋卿將家族傳承之根本,一一教給兒子女兒,侄子們。“做正人君子,與人為善,兼聽則明,弗為不屑之事。”這是鄢氏祖宗智慧結晶,必須代代傳承下去。
鄢五自然是隨時隨地跟在主人身邊,不離左右。白天便跟著主人進酒坊烤酒,主人教子女讀書時,他有時亦在旁邊學習,更多的時候,他那三個兒子亦在主人家讀書。夜晚,主人讀書,他便守在門外,或者在院壩裏陪大少爺子雲和自己的兒子練功。從江南回來,他又多了一個事務,每天早晚,要教小少爺子龍與小姐子鳳,以及自己的小兒子百成練習武功,強身健體。
見孩子們文學長進,武學有成,心裏樂開了花。同時,亦感激老爺對他三個兒子的厚愛。倘若不是老爺精心教育他的子女,對孩子們一視同仁,萬成千成百成三個孩子,隻怕亦就是一些個隻知出力,不知進退之粗魯之人。
鄢五對老爺之景仰,猶如滔滔江水,延綿不絕。然則,景修對兄弟的感激之情,亦如長江黃河般滔滔不絕。在鄢五看來,他們是主仆,在鄢懋卿看來,他們是兄弟,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他們很少交流情感,隻是在必須說的事上,會多說上幾句。但他們內心裏,誰都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因而,才那麼的默契。
鄢五在鄢府做管家,從來不曾為自己考慮過,亦從來不讓下人們,做一些狗仗人勢之事。他將十幾個下人和酒坊人工,管理得緊緊有條,從來不讓這些人,在外生事,更不能仗勢欺人。鄢五雖為管家,卻將鄢氏祖訓,傳播到為鄢府做事之人心裏。凡鄢府之人,盡皆不得有諱,不然,便家法伺候。
真有那麼一次,有個下人不知所謂,冒犯一過路乞丐,鄢總管就在麵前,看得真切。明知如此行為觸犯了鄢府規矩,那人卻毫不自知。鄢總管請出家法,就是他那條馬鞭,扔到那人腳下,讓他自己找人抽打。他說他不能動手,倘若他一動手,便沒有活命之機。因為罪不致死,所以不能如此懲處。
那時,鄢五的武功還未曾暴露,人人盡皆不信,以為是總管不屑於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