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他說了一些做人的道理,首先是要身正,隻要身正了,盡管影子是歪的,亦不怕。影子者,惟光照而形成。光者,不是死靜之物,光動,影子便動,隻要身不動,影子無論如何動,都不會離開身子。
說到動情處,鄢懋卿便希望孩子們,不要把他看成是一個失敗者。即使失敗了都還能微笑麵對生活,這人就一定不是失敗者。
成功與失敗,不僅僅是憑當官大小,做官時間長短來分辨。要看這個人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做了些什麼樣的事,取得了哪些良好的效果,所做之事,對朝廷,對子民有沒有好處。
隻要上不愧對天,下不愧對地,中間對得起父母、兄弟姐妹和自己良心,這個人就是成功的,即使有人認為不成功,起碼亦不是失敗者,更不是壞人。
他希望孩子們不要受他影響,好好學習,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健康成長。我們雖然沒有了嶄新的貂裘披風,錦衣玉食,但我們有一顆善良之心,有一雙勤勞之手,就不怕日子過不下去,不怕日子過不好。以後子雲子龍子鳳兄妹,要多向五叔五嬸和萬成千成百成他們學習,多做事,做好事,做好人。
自然而然的,鄢懋卿總是要在不同場合,適當的時候,教育孩子們做人之道理,無論走到哪裏,都要保持鄢氏祖先良好家風。更不會忘記給孩子們灌輸祖宗家訓:“做正人君子,要與人為善,兼聽則明,勿為不屑之事”。
在漫長的行進途中,鄢懋卿給孩子們講解了祖宗姓氏的起源與傳承,以及鄢氏家族的軼聞趣事。尤其是對祖宗的二十字家訓,一字一句分解開來解釋:鄢字的正字頭,代表鄢氏子孫為人皆正派,必須做正人君子。正人君子者,自然包涵了諸多優良品格,嚴格約束自己的道德行為;下麵一個與字,則要求鄢氏子孫時刻都要與人為善,更要與世為善。
與人為善者,自然,自身首先要做一個良善之人,其中便包涵了做正人君子的要義;旁邊一個耳朵旁,則是要求做人做事不能隻聽一麵之詞,更不要偏聽偏信,要兼聽則明。兼聽則明者,又包涵了諸多做正人君子的基本素質,不能兼聽,便不明,不明則不正,不正則非君子。做正人君子是根,與人為善是本,根與本是基,不做壞事,不做人所不屑之事是礎。
隻要做到祖宗家訓,便能做一個堂堂正正之人。做一個堂堂正正之人,比做多大的官卻不正,賺多少錢卻不潔,要來得重要得多。
鄢字,一眼看去,單就字麵看,便是一個四方四正之字,正放倒放側放,都能站立得穩,支撐牢靠,且內涵豐富,不顯蒼白貧泛。祖先在選擇此字為姓時,便賦予族人豐富內涵,寄予殷切希望。後人沒得挑出身姓氏,可有維護本家族聲譽之責任。
鄢懋卿其實非常在乎孩子們怎麼看他,因為,他不僅僅是這個家的長輩,還是一杆旗幟。旗幟本身沒有汙點,風雨飄搖,風吹雨打,沾染上了一些汙跡,洗滌一番,便幹淨了。他現在身上被人潑上了汙跡,他需要全家人共同來洗滌。要讓孩子們相信旗幟的潔淨,便要將汙漬清洗幹淨,讓他們看到旗幟的本來麵目。否則,他們不會輕易相信。
孩子們正在成長階段,給他們灌輸什麼樣的人生信念,對他們將來的人生之路,影響非常之大。鄢懋卿覺得,首先是自己要有自信,自信自己之清白,用實際行動,證實給他們看。其次是要讓孩子們明白,世界之上,隻要有人,便會有爭鬥,有爭鬥,便會有輸贏,有輸贏,便會有後果,有後果,便要承擔。
承擔後果,並不意味著這個後果是自身造成,環境,形勢,時間,以及各種風雲變幻,都會造成一定後果。倘若將朝廷黨爭比著自然災害,受害者便不一定是惡人,壞人。倘若將風雲變幻比著黨爭,那麼,一切參與其中之人,盡皆是白雲蒼狗,在時間之風雲的吹拂過程之中,盡皆是過眼雲煙。
(精彩待續,敬請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