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內心是何等驕傲之人,豈能讓一個閹人為他的前程保駕護航?陳洪之言於海瑞,並非沒有一點吸引力,而是心高氣傲的海瑞,不屑於與這種小人為伍。盡管如此,後來生還,海瑞亦曾一度認為是陳洪功勞。
嘉靖沒下令秘密處死他,陳洪應該沒做手腳。倘若陳洪稍做手腳,隻需嘉靖一個眼神,他海瑞便死無藏身之地。隻能算他陳洪沒有落井下石,而根本不是他能左右。隻是海瑞並不知曉,嘉靖帝因他一病不起,到死牢裏去與他理論一番後 ,回去便病情加重,最終沒顧及得上他的生死,便一命嗚呼。
嘉靖駕崩,新帝隆慶就位,大敕天下,撥亂反正,清查冤假錯案,自然而然,海瑞案首當其衝得到平反。海瑞成功撿回一條小命,一是得益於他自己的運氣與算計,嘉靖為數不多的人生旅途,被他狠狠往前推了一把 ,提前結束人世旅程;二是徐階急於拉攏一班舊僚,鞏固自己首輔地位,偽造先皇遺詔,矯詔天下,籠絡人心,以達自己個人目的;三是得益於嘉靖並不真想殺他,隻想將他囚禁於死牢,關他一輩子。倘若將他放出去,溫和軟弱的裕王繼位後,定會掌握不了這頭瘋牛。
海瑞死而複生,慶幸自己賭贏了這一局。但他並非心胸寬廣之人,陳洪之言,當時雖未表露出來,心裏卻為所謂的恩師記下了一筆。海瑞後來得勢,到江南執行隆慶帝新政,在清查田畝,還田於民的過程中,查出徐階以及家人擁有近五十萬畝良田時,便想利用手中尚方寶劍,斬了徐階之兄長與父親,將非法霸占的良田歸還老百姓,一報當年壓製之仇為快。
那時的徐階,因是否起用鄢懋卿而得罪隆慶帝,被迫告老還鄉,人生正是走背字的時候,海瑞倘若真下了手,徐階拿他亦無太大辦法。海瑞思慮再三,還是放過了徐階,隻是象征性退還幾萬畝良田了事。可海瑞因此為自己的仁慈與軟弱,付出了慘重代價。徐階記恨海瑞,給張居正送去三萬兩金子,讓叔大在朝中活動活動。張居正不負恩師重望,最終將海瑞貶為庶民。海瑞因此跌入又一個人生低穀。
因為,海瑞不傻。徐階是他恩師,曾多次關照於他,世人皆知。就算陳洪所言千真萬確,亦隻是少數幾人知曉,倘若真向恩師下手,他海剛峰便不但無法在大明做人,更無法在朝堂之上立足。落下一個卑鄙小人,恩將仇報之名聲不值當。權衡再三,便將一件天大之事,輕描淡寫而過。如若不是聽了陳洪此時言語,徐階父兄仗著徐階威勢,強占幾十萬畝良田之事,根本就不可能暴露出來。表麵剛直不群的海瑞,其實非常善於謀略。
人在做,天在看。徐府查出這麼多非法土地,倘若不退還一些,說不過去。倘若全部退還,海瑞亦於心不忍。最後,隻好將強占而又還有人耕種的良田,退還給原主則罷。
徐府良田不清不楚,其餘大戶有樣學樣,自然而然,海瑞在江南試行的施政策略“一條鞭法”,因恩師徐階半途而廢。海瑞被貶後,鬱鬱寡歡,檢討自己大半生之成就,終於發現,一事無成。即便是後來得萬曆帝青睞,重進廟堂,亦再無建樹。
總結經驗,得出結論:海瑞一生,成亦徐階,敗亦徐階。倘若“一條鞭法”順利施行,隆慶帝勢必重用,說不定便進了內閣。倘若海瑞在隆慶朝進了內閣,便輪不到張居正在萬曆朝獨霸朝綱。要是海瑞狠下心來,揮舞尚方寶劍,將徐階父兄一斬了之,或許他的“一條鞭法”,便能順利實施。江南試驗成功,全國迅速施行,海瑞便是大明王朝土地改革之總設計師。攜如此雷霆之威勢,到了萬曆朝,即使是張居正再霸道,亦無法加無奈地接受於他共掌內閣。倘若如此,萬曆帝便不會將心裏的不滿,撒到張居正一人身上,張居正或許還會多活幾十年。倘若海瑞與張居正二人合力,那麼,萬曆新政氣象將會又是一番景象。
(精彩待續,敬請等待)
第十二章:遼海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