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五爺從來都是一個有計劃的人,也許是這些年的管家當成習慣了,總是未雨綢繆,亦總是有計劃地為家庭生存作想,倘若不烤酒賣,單憑田地裏生長一些莊稼,亦隻夠勉強糊口,若遭遇天災人禍,便支撐不起這麼大一個家庭的生計,隻有賺些銀子存起來,才能應對一切不可預知的困厄。三個孩子在軍營裏所得薪水,隻夠貼補家用,存不下什麼錢。一個家庭,不能沒有餘糧,更不能沒有餘錢,否則,一旦遭遇未知的天災人禍,便不可開交。
想烤酒,高糧是必備的原材料,有了高糧,其餘的東西都好想辦法。得做好兩手準備,要是不離開遼海,就借點錢,加上自己還剩餘一些,能把酒坊再支起來,明年就又有鄢公酒喝了。鄢五爺似乎明白了兄長的意思,但他不得不做好兩手準備,酒坊今年不支,明年亦得支起來。
鄢五爺劃出五分之三的土地,種植了高糧,預計交完了馬料,還能餘下一部分來預備著烤酒。再用五分之一的土地種植大豆,大豆預計夠上交了就行。另外五分之一,一半種土豆,一半種苞穀,夠全家人口糧即可。紅苕則套種在高糧與苞穀裏,隻要管理得好,照樣有好收成。有些老軍都是這麼種植的,他亦學著這麼種。隻是,要多花費一些工夫,多幹一些活兒就是了。
好多人家麥收後不翻地,直接將該種的東西種植下去就了事。鄢五爺不這麼幹,他家有三頭牛,他和百成每天都能翻十來畝土地。再加上子雲與萬成、千成帶回來的軍士,用人力拉犁,亦沒用上幾天便翻完了。土地一邊翻,一邊就用鋤頭鈀子平整順溜,因為人多,進展往往還比那些不翻地的人家速度要快得多。
在軍營裏的兵士幫助下,很快就把秋糧種好了。他還將菜地辟出一塊來種了花生,又在旁邊開墾了一些荒地,種上了大白菜。預計等大雪到來前,還能有一季好收成。冬天裏,謫民的菜,就全靠大白菜過日子,不多種不行。
夏糧全部收拾完畢,除了應該上繳的公糧,剩餘的糧食,全家吃到第二年夏糧出來亦吃不完。今年糧食豐收,與去年簡直大不相同,去年幾乎沒剩下什麼糧食,可今年,能剩下這麼多糧食,這是他們原來沒有想到的。因為他們不是謫民,衛所裏調整出這一大片土地,供他們兩家耕種。鄢徐二家總共十三口人,每人十畝,則一百三十畝。還有二十畝菜地,白菜亦是軍營裏必須的物品之一,亦得按人頭上繳。
麥子收成,一般人家每畝隻能收上兩石五鬥左右,兩石是衛署提留的公糧,多出來那一部分就是自己口糧。倘若遭遇自然災害,則視災況酌情減量,亦不能將老軍們餓死,倘若餓死了,就沒人種糧了。
鄢懋卿家的地,因為有那些兵士幫忙種植,都是年輕人,地翻得均勻,沒耽誤播種時間,把握住了季節,再加上鄢五爺平時細致管理,差不多能收到兩石八至三石。與別人家比起來,平白無故就多出了零點五石左右。
鄢家有口糧一百石,必須得用一間房子來做糧倉,便將原來放農具雜物的兩間屋子,騰出一間,專門放糧食。但那間是去年才新修的屋子,圍包底下得墊很厚實的幹麥草,不然,地上的濕氣會衝黴糧食。
口糧多了可以賣錢,雖然不值價,卻亦比放在家裏生蟲好。鄢五爺與兄長商量,可以賣掉一半,留下一半作口糧。秋糧收起來,便可以作牲口口糧。一石小麥沒有一石鹽便宜多了,一石鹽市價可以賣到三十五兩銀子,以麥收前集市上的糧價來看,一石小麥隻能賣到十五兩銀子。
鄢五爺到集市上去問,有沒有人買糧,集市都是附近幾個窩堡的人,家家都種糧食,基本上沒人要買,即使要買,亦是在明年夏糧收割前那一段時間,而且,根本沒人能買下數十石之多。看來,要賣數量如此龐大的糧食,隻有在遼海城裏才行。
(精彩待續,敬請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