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74:衡州沈同知他鄉遇知己(二)
千成自然不敢上桌,雖說名義上是景修侄子,實際上是主子管家之子,倘若真是恬不知恥,別人一請便大大咧咧坐到桌上去,便是主子沒家教,丟的可不是他的臉。因而,他隻是向沈大人彎腰,拱拱手,表示謝過。
鄢懋卿原本亦想,讓千成順便吃些食物,但見千成並不動身前來,亦就隻好笑笑了事,沒有開口。主人邀請客人的下人同桌吃飯,亦就是人家客氣,出於禮貌,順嘴一說而已。倘若客人亦跟著附和,讓自己的下人上席,那便是沒有教養,甚至還有可能讓主人認為,客人是在羞辱主人。
鄢懋卿笑著說道:“沈大人盛情,卻之不恭。讓他同衙役一道用餐便是。”
沈鐵嚐隨即喚來班頭,讓他帶領千成去側房用餐。回過頭來說道:“兄台家族,真乃人中龍鳳是也。一個侄子便亦如此不凡,想來,貴公子更是卓爾不群也。”
“沈大人見笑了。犬子子雲,確是儀表堂堂。小兒子龍與小女子鳳,是雙生胎,身材相貌雖然出眾,但身體就顯得單薄了些。不過孩子才一十六歲,真正長成後,確實應當不差。”鄢懋卿談及三個兒女,便自然流露出一些平時少有的自豪之感。
沈鐵嚐眼睛一亮,說道:“我家小女鳳英,今年剛剛年滿一十四歲。可這女子,性格卻如男子一般皮實。一直想給她找個好先生,教教她如何做人,卻總是沒有遇到合適人選。倘若兄台到落霞山安定下來,不妨辦個學堂什麼的,將您滿腹才華,傳授於後人。如若承蒙兄台不充,到時收小女鳳英為徒,不知兄台意下如何?”
鄢懋卿趕緊站起來,躬身一揖,說道:“承蒙大人錯愛,草民愧不敢當。到時何去何從,草民未敢打算。教書育人,教愚化賢,原本是件好事。但如草民這般身世之人,隻怕妄敢染指。倘若讓朝中多事之人獲悉,便不知又會編排出甚麼話語來,惹起事端,對學生們的前途亦是不利。”
沈鐵嚐扶起鄢懋卿,嗬嗬一笑道:“兄台亦未必太過謹小慎微了些。孩子啟蒙,哪關乎甚麼前途與否?即便是關乎到前途,能得易學大師指點迷津,還不知是幾世修來之福氣。兄台大才,倘若就此埋沒,豈不是我大明王朝之巨大損失乎?”
沈鐵嚐感覺鄢懋卿太過謹慎,如此小事,還怕朝廷知曉。於是便鼓勵道:“兄台放膽作為,大不了不讓學子說出師從何門便可。倘若兄台果真不作為,的確有悖常理。難道兄台還同下人一起,去到田間地頭勞作不成?您盡管放膽辦學,我家小女開年便送來。有兄台教授學業,在下放心。”
沈鐵嚐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想與鄢懋卿打個兒女親家,因而極力鼓動。隻是,還未曾見到子龍本人,不便直言罷了。他見鄢懋卿一表人才,又見侄子千成亦儀表不凡,想必,景修之子,更是人中龍鳳。與這樣的人家結為姻親,有何不妥?
其實,沈鐵嚐這是給鄢懋卿指出了一條生路,將自己的學問教授於人,使其大明江山多出人才,何樂而不為之?
鄢懋卿自然不敢應下此等大事,自己現在才六十餘歲,即便是下到田間地頭去勞作,亦未嚐不可。倘若誤人子弟,那可是最大罪過。他不是沒有聽出沈鐵嚐的意思,可是不敢應承此等大事。假如真與沈鐵嚐結為兒女親家,朝中之人,便要將對他的不滿,發泄到沈鐵嚐身上。讓人無辜受過,豈是君子所為乎?
酒菜已經完全上齊。菜是一隻清蒸蘆花雞,一條清蒸桂花魚,雞和魚都不大,大約一斤多點。還有一盤麻辣牛肉,一盤瘦肉、香腸,一碟花生米,一碗麻婆豆腐,一碗清水煮青菜,一碟由紅尖椒、白蘿卜、紅蘿卜、嫩生薑、刀豆、豇豆等青菜醃製而成的鹹菜拚盤。
酒是瀘州老壇白燒(就是後來的瀘州老窖1573),雖是白燒,卻沒有遼海白燒那麼燒喉。
沈鐵嚐本來不喜歡吃清蒸內食物,但接待鄢懋卿,必須用清蒸方式。他怕鄢懋卿亦不喜歡清蒸,便解釋道:“兄台可知,今日兄弟為何要特意備下這二道菜乎?”
見沈鐵嚐如此相問,鄢懋卿自然不明其中意思,他還以為是沈大人飲食習慣呢。於是說道:“沈大人特意相問,可有特別之處乎?”
沈鐵嚐答曰:“因為今日在下接待的,是大明朝真正的清流。別人是同流合汙,咱們是同流合清。因而,在下特意吩咐廚房,做幾個清淡之菜。希望能合兄台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