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3:吉慶人家撐起鄢府學堂(二)(2 / 2)

王管家一聽此言,心花怒放,趕緊囑咐道:“親家呃,倘若此事可成,親家可是大功一件喲。將來桂陽衛一帶百姓,準能記得親家您的。”既然五爺如是說,看來就是八九不離十的事。

“嗬嗬,親家說錯了,此事若成,與我何幹?要記亦應該記住我家老爺啊。”鄢五爺得意地說道。他想,倘若此事真成,兄長便不用下地幹農活,至於掙錢之事,能掙幾個錢算幾個,隻要不讓兄長累著就成。

五爺回家沒與兄長談及此事,他還沒想好如何開口,倘若一旦開口而不成,以後便再不能提及。既然要做,便要做得妥妥帖帖,要讓兄長推脫不掉。

王管家卻非常上心,他讓那些有孩子的人家,邀上三五人,給他們如此這般地教上一番,便滿意地等著看結果。

家長代表果真按照王管家授意,前去懇求進士老爺施恩於鄉人。

教書育人,本來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鄢懋卿心裏還是沒底,這事一旦讓朝廷裏那些人,或者聖上知道,會不會有什麼後果?自己倒亦沒什麼,怕耽誤了人家孩子前程。雖然現在自己已經不是犯官,畢竟曾經是,朝堂之上,還有好多人是忌憚他的。倘若讓朝中那些大臣知道他在開館授徒,說不定對孩子們將來亦有一定影響。

這是不得不考慮的重大因素,對人家孩子的前途產生了影響,那就是自己最大的罪過。在官場中,自上到下,門閥觀念,宗派主義,黨爭朋鬥,往往不在於本人的作為,師長與家族的影響,始終要占相當大之比例。

普通人家,心起得小亦就罷了,讀書目的,隻是為了識得幾個字,不讓別人蒙弊了去,倒亦沒有影響之說。倘若心起大了,一定要讓自己的子女,讀到什麼樣的程度,或者科舉中的,狀元及第,打馬遊街,光宗耀祖,那可就辦不到了。不要說狀元三年五年才隻出一個,即便是一年有三個五個,怕亦不成。

因為,以鄢懋卿的處境,他所教授的學生,即便是學習再好,亦不可能成就三甲及第。即便是隱瞞得好,真的三甲及第了,亦不會有大的出息。這種想法,是一般人無法領會的,隻有鄢懋卿自己心裏才明白。

當初在衡州,沈鐵嚐便勸他找個謀生之事,教書育人,他就想過這些問題。現在,麵對家長們真誠懇求,鄢懋卿非常誠實,他一邊掐著指頭,一邊慢條斯理的,將自己的擔心與顧慮,一一告訴了這些家長,可人家根本不在乎這個。

家長甲說道:“進士老爺盡管放心,我們並不是為了孩子考取功名,才送到貴府來讀書。我們是想讓孩子們讀書認字,亦像老爺一樣,知書達理,做一個德才兼備之人。”

看這話說得,倘若真能像鄢懋卿一樣,那還了得?鄢懋卿倒是明白,這是村民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盡管在言語上有些出入,倒亦透露出他們的可愛之處。

與農民打交道,永遠亦不用擔心,他們會致人於死地,即便是生氣了,說幾句狠話,亦是風吹而過,第二天便什麼事亦沒有。這就是農民的偉大之處,他們不記仇,不記恨,往往在心裏永遠記住的,都是你對他的好。

鄢懋卿一聽,掐著指頭微笑起來,覺得家長們的願望純真質樸,倘若僅僅是讓孩子知書識理,不為考取功名,那就好辦。這樣的話,那就男孩女孩都可以接收。鄢懋卿想想,自己都笑了起來,覺得是自己太過緊張,孩子們隻是啟蒙教育,與科舉考試還有很遠距離呢。

接收女孩讀書,一般的私塾都是不允許的,沒有人開這個先例。鄢懋卿首先想到這一點,是基於現在有女兒子鳳,她可以教授女孩子們課程。讓女子讀些書,雖說上不能安邦柱國,下卻可以相夫教子,對於普通人家,豈非是一件功德無量之好事乎?

自古以來,便有‘女子無才便是德’之說。作為女子,讀書是沒用的,這是多少年來,老祖宗傳下來的價值觀。對女性的偏見,已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事。他想改變一下這個事實。憑什麼有錢人家的女子可以讀書,老百姓便要“女子無才便是德”?

(精彩待續,敬請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