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1:為百姓運籌帷幄千裏外(下)(1 / 2)

18·4·91:為百姓運籌帷幄千裏外(下)

他接著說道:“其實,這些民工的工錢,每月很少,最多五錢銀子便能打發。可以先存在鹽場的名義,到時付息給他們。對外便言說是他們以工錢抵投資本錢,等於白幹,隻有鹽場成功了,方能收到這些工錢。對內便可以透露一點,以後他們的工錢,每年可達五十兩銀子以上,以便激勵他們先將鹽場修建起來。不過,一定得讓他們把緊口風,不然,大家都沒有好處。”

“錢大人,可不可以換一種思路,一邊建鹽場,一邊生產?這樣的話,便有銀兩發鹽工工錢了,亦不至於擔那麼大的風險。”鄢懋卿思索,一邊掐算手指頭,片刻後說道。

錢永成眼前一亮,興奮地說道:“這倒是個好主意,以前下官光想著建鹽場,沒想到這一層。這樣的話,便可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的確可以將風險降到最低。隻是,鹽場建成日期,將推後若幹時間,短期內效益亦不是很明顯。怕大人不能在此長住,影響鹽場建設呢。”

“倘若三年內能達到大人預期的效果,那不亦是天大的好事了麼?這樣的話,就便於管理了,亦不會讓鹽工有白幹活的想法存在,更不會讓人感覺,沙城鹽場搞了什麼動搖大明江山根本之手段。”鄢懋卿伸出手指,掐算動作相當明顯,隻不過未曾出聲,隻是在心裏盤算了一番,實際效果將會超過現有計劃。

再者,讓鹽工們從領取很少的工錢開始,逐步增加,心理預期慢慢打破,幹活的勁頭便會更足。雖說到頭來,亦不可能獲得幾百兩銀子的工錢一年,卻是不會產生樹大招風的可能性存在。這種分配方式,一旦讓人知曉,確乎有動搖大明江山根本之可能性存在,那是要殺頭的。

換一種思路,換一種手段,亦可達到目的,又何樂而不為之?頭都被人砍了,再好的分配方式,又有誰敢來執行呢?到那時,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反倒便宜了那些投機鑽營之徒,趁機接管已經初具規模之鹽場,再來盤剝鹽工。

鄢懋卿根據幾天考察的情況,向內閣及聖上呈遞了一份奏報,意思是說,錢縣令所奏之事可行,鹽場建成後,既可為朝廷提供不匪之銀兩,又可為永嘉全縣,百姓解決生存困難之燃眉之急。

為期早日建成,希望趕快將籌建銀兩撥付下來。他已經在永嘉著手修建鹽場事宜,三年之內,回收銀兩保證可達十倍於投資。籌建一個鹽場,便可讓全縣老百姓獲得豐厚利益,是一件利國利民之天大好事。奏報出自鄢懋卿之手,以他飛揚之文采,翔實之數據,嚴密之邏輯,為朝廷勾畫出了一幅非常誘人的藍圖。而這幅藍圖,讓人看得著摸得到,並非遙不可及,卻又一本萬利。

嚴嵩看到這封奏疏,會心地微笑了,但隻是一瞬間便收斂起來,沒讓別人捕捉到他內心活動,尤其是沒讓徐階高拱發現。

徐階看到這封奏報,心裏震動了一下,臉色陡然之間變了個樣。他發現這封奏疏,比起當年,鄢懋卿與沈坤狀元之爭的試卷來,不知老辣了多少。他內心不由得產生了嫉妒,嫉妒嚴嵩手下人才輩出,嫉妒像鄢懋卿這樣的人才,沒能為己所用。

相對間,高拱卻要喜形於色一些,他不徑脫口讚道:“好文采。好手段。”兩個好字,暴露了高拱之個性,他確實是發自內心讚賞鄢懋卿才學的。

此奏報讓內閣興奮不已,便緊急呈遞嘉靖禦覽。徐階高拱都傻眼兒了,他們沒想到,此事真能成。看來得重視鄢懋卿這個人。因為,在鄢懋卿的奏報裏,根本找不到一絲反對的理由。這便是鄢懋卿的過人之處,即便是幾位內閣大學士,亦挑不出這份奏疏的半點毛病,無論是從字麵上,還是從所含意義。

嘉靖看了,微微笑了一笑,心中甚是愉快,暗自卻道:“還是嚴嵩的人厲害,僅憑這份奏疏,便已勝出一籌。”嘉靖亦未能從中找出破綻,這便是他所期望看到的結果。於是,他愉快地詢問道,“各部可有這筆銀兩借支?”

嚴嵩回答道:“啟稟聖上,戶部今年用度甚多,現在京官月俸皆難全額支付,怕是抽不出這筆銀兩來的。”

徐階亦說道:“啟稟聖上,工部更無這筆額外開支,其餘各部就更不屑說了。”

嘉靖心中便有些不悅起來,說道:“難道就眼看著這麼好的事辦不成乎,你們就不能想想其它辦法?”嘉靖明白,嚴嵩說無銀子可借,一是確實無銀可借,二來亦是為了避嫌;徐階說無銀兩拆借,是為出難題。其實,從各部借支一些銀兩,事情便能解決。哪個部門有多餘的銀子?朕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