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4:造福祉永嘉百姓萬民傘(下)(3 / 3)

錢永成卻說道:“大人不必自責,這都是命。麗娘從小體質羸弱,有這一日亦不足為怪。倒是淳兒,依大人看來,是否真能擔當得起這麼重大之責任?”

“正淳之能力,這兩年多已然顯現,隻要他堅持一條,不貪不占,一切為了永嘉百姓,便不足為慮。有一腔熱血與渾身正氣,再加上八分能力,便可保他無虞。何況,我看正淳之能力,足有十分,大人大可放心。”鄢懋卿不得不給錢大人交個底,錢正淳的確是正人君子。

“愚婿是直接向聖上舉薦正淳的,等於這份差事,是聖上直接委派。隻要正淳辦事穩妥,深得人心,有全場鹽工支持,便是全縣百姓支持,有了全縣百姓支持,豈有不長久之理。”鄢懋卿還說,“為正淳爭取到主管沙城鹽場之機會,確實不易,希望他好好珍惜,以後就看他自己了。永嘉有錢氏父子,是十萬百姓之福,更是我大明之福。”

其實,做沙城鹽場的主管,確實沒有做他的米生意來得單純與安全。真要想長久保全,便要使出渾身解數,周旋於各種場合。如沙城鹽場這般利益豐厚之所在,時間一長,勢必會遭人盯上,到那時,怕就不如現在這般單純。當然,隻要正淳初心不改,永葆正直清白,假以時日,再練就一身應付諸般事宜之能耐,誓必達到所願。

翌日,鄢懋卿正要乘坐馬車離去,縣衙門外卻響起了敲鑼打鼓之聲音,還有炮竹聲響,熱鬧非凡。有衙役跑到後院來報,說有一大幫老百姓,舞著獅子,敲著鑼鼓,舉著萬民傘,前來相送鄢大人。

這卻是鄢懋卿沒有想到的。贈送萬民傘是天大之事,作為大明官員,獲得一方百姓贈送萬民傘,是要刊載大明邸報通告全國的。

錢縣令將鄢懋卿請出後堂。來到正堂,便有永嘉縣大夫王東崖氏表示,鄢大人造福萬民,勞苦功高。永嘉百姓已選上好裒金磨石,碣文於碑,記其功德,使永嘉萬世民眾,銘記於心。同時,全城百姓跪送於縣衙門前,贈其萬民傘,以表彰其為永嘉百姓所造之功德。請求鄢懋卿留下墨寶,好讓永嘉百姓永久留存。

鄢懋卿亦不推讓,接下萬民傘,說道:“永嘉百姓應該記住的不是我鄢懋卿,應該記住的是當今聖上之恩典,是他老人家高瞻遠矚,心中裝著黎民百姓,惦記著永嘉全縣父老鄉親,因此才有此英明決定。更應該記住的,是你們的父母官錢永成,以及錢正淳父子。他們父子二人,為永嘉百姓之生計,可謂嘔心瀝血,一片丹心。本官借花獻佛,將這柄萬民傘,轉贈給錢縣令。錢氏父子對永嘉百姓之功德,比本官更能擔當得起大家送來的這份殊榮。”

鄢懋卿說罷,將萬民傘送到錢永成手上,錢永成卻不敢伸手。二人推讓一番,相持不下,最後還是王老者站出來,向錢縣令深深鞠躬,表示他們沒考慮周到,回頭定當給錢大人呈送一柄萬民傘,以示褒獎。可鄢懋卿還是表示,自己不能接受這柄萬民傘,不是謙讓,是不敢接受。最後,還是王老者折衷,將萬民傘留在永嘉縣衙裏,永久存放,以記大人之功德。

鄢懋卿答應長者要求,願意留詩一首。他曾帶著麗娘去過江心雙塔遊玩,亦曾為雙塔撰寫過《重建卯巽二塔記》之碑文。此時,他覺得倘若要留墨寶,寫別的怕是不恰當,想了一想,便寫了一首遊覽江心雙塔詩,贈予永嘉百姓:

浩渺煙波平地起,無邊春色天上來。

雙塔淩空映彩虹,一川砥柱鎮滄海。

在鄢懋卿心中,這江心雙塔,便是永嘉錢氏父子也。他們身上都有一股浩然正氣,有他們父子這股子浩然正氣,鎮守永嘉滄海,隻怕任何邪惡,都撼動不了永嘉百姓的好日子。這是他在永嘉發現的希望,亦是他給永嘉留下的希望。

這首詩,鄢懋卿用的是一語雙關,暗喻錢氏父子為永嘉百姓作出的貢獻,父子二人便是那江心的雙塔,但他並不點穿,讓別人去領悟。有了他留贈的萬民傘,想來大家亦不難領悟。雖說雙塔早已修建,用雙塔比喻錢氏父子有些牽強,卻亦實不為過。隻是這錢氏父子,是否真正擔當得起“雙塔淩空映彩虹,一川砥柱鎮滄海”的美譽,那就得用時間來檢驗,讓全縣百姓去評說罷!

鄢懋卿在永嘉沙城鹽場的故事講完了,他輕輕閉上眼睛,歪倒在英娥懷裏。就像麗娘輕輕閉上眼睛,歪倒在他懷裏一樣。他該歇息了,活了九十八年,倘若加上閏月,足有一百零三歲之多,即便不累,亦實在不好意思再活下去。

多少人都先他而去,不說年長的,就說比他年輕的,那些日日挖空心思整治別人,又機關算盡防著別人整治之人,在鄢懋卿麵前,哪個不算過早夭折?惟有心胸坦蕩,至仁至善至忠至良之人,才能佩享這份福分。

(精彩待續,敬請等待)

第十九章:鳳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