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6:五龍觀兄弟生死長相伴(四)(2 / 2)

可這李太後還在,又不能害死她,假如哪日慫恿萬曆帝真的請回鄢侍郎,他準會為馮保報仇。於是,便派出小太監,想先將鄢懋卿除之而後快。

張晟早年原本曾多次聽聞過,言說李太後有意請鄢懋卿回朝,出任首輔一職,帶領大明王朝走出困境,可次次皆未能如願。張居正去世後,朝廷之事,盡皆由萬曆帝與張晟商量,將馮保與李太後擱置一邊,朝堂風氣日漸衰落,滿朝文武怨聲載道。

見萬曆帝實在鬧得太不像話,李太後便會同馮保一起商議,想再次聘請鄢懋卿,回朝力挽狂瀾,輔佐萬曆帝。

小太監說,馮保似乎還有什麼話要告訴李太後,張晟卻未能讓他再有開口機會。至於李太後,現在幾乎被張晟控製起來,就是與萬曆帝見麵之機會都越來越少。小太監為了保命,說他亦看不慣張晟作派,希望老神仙留下他這條狗命。

小太監還說,倘若老神仙欲取張晟性命,他可帶他而去,他願意戴罪立功,隻求不死。

無塵真人聽到此處,五內俱焚,火冒三丈。此乃亦是該死之人,單憑他舉刀欲刺之行為,便已判定了他的死罪。於是,無塵真人輕輕一掌,便結束了小太監性命,還想殺進皇宮,將張晟這個奸賊亦一並滅了。

但平息後又覺得無這必要,既然此事已了,看那張晟賊人,是否還要惹是生非。如若知難而退,便不予理會,倘若還要興風作浪,便真要進宮行刺,為民除害。皇帝身邊,怎能由得這種人胡作非為,左右聖意?

至此,無塵時刻留意東岸動靜。結果,亦不知張晟真的知難而退,還是後來感覺一個耄耋之人,無足輕重,便再未派索命小鬼前來送死。

馮保臨死前,還想說的話,便是想告訴李太後,景修有套治國之大政方針,可使大明起死回生。但因有張晟這個賤人在場,未能說出口。他始終緊記呂芳之言,這麼多年,這麼多次,一直未透露半句。這回,原本是想和盤托出,卻一想到景修性命,便未能說出口。他隻是挽惜,隨著他的嘴閉上,這套治國之大政方略,便要埋沒於世。因而,馮保感到挽惜。

是年,鄢懋卿七十八歲,體態康健,步履輕盈,有如當年嚴嵩同齡般,精力旺盛。倘若真能重回朝堂之上,至少還能幹上十年不成問題。

好在馮保始終沒說,不然,如萬曆帝般之主子,就算景修重新回到朝堂之上,亦完全有可能再無建樹。因為,他不可能讓一個內閣首輔,將他兒時的玩伴張晟,斬首示眾,斷其手腳。張晟栽汙馮保謀反之事,自然是子虛烏有,目的隻不過是想趁機取其性命而已。

無塵真人自然不知,馮保要與李太後說的話,對於鄢懋卿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對於大明朝廷來說,又是多麼的重要。他見張晟再無派出人員騷擾兄長,便未將此事告訴鄢懋卿。因而,鄢懋卿亦無從知曉此事,內心無比平靜安寧。

景修安度晚年,歿於神宗萬曆三十三年冬月二十六日午時(公元一六零五年),享年九十八歲。

兄嫂甫一辭世,無塵便再未踏進東岸一步。

此前,曾和他四位師兄弟一起,遵照景修兄長意思,去了一趟朝鮮,參加了抗擊倭寇的“露梁戰役”,曆時一年有餘,擒獲倭寇三大主將,痛擊倭寇三百年亦未能緩過勁兒來。

從朝鮮回來後,幾十年光陰,便安心在五龍山上修道習武,鑽研“鳳凰涅槃”之蓋世神功。直到大明江山倒塌,崇禎帝自縊於煤山,清朝奪得天下,於太宗天聰四年,功德圓滿,無疾而終。

五龍道觀交由掌門弟子持修道長接掌。無塵真人,五龍山道觀掌門真人,執掌五龍觀五十餘年,方圓百裏村莊人家,無一盜搶之事發生。無塵真人著有《鳳凰涅槃》武功秘笈,分上、中、下三部,傳於後世。

《鳳凰涅槃》神功,其實是一種內功心法,不在招式上取勝,練成此功,可吸收天地之靈氣,供其身體裏產生源源不斷之能量,威力無比。此功曾在朝鮮露梁戰場,麵對十數萬倭寇,發揮過巨大作用。

無塵真人俗家姓名鄢五,人稱鄢五爺,字無塵,然,所叫之人不多。生於明朝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歿於清天聰四年(公元一六三一年),享年一百一十四歲。

(精彩待續,敬請等待)

19·4·97:師兄弟萬裏征程赴戎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