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107:撰寫此書之動因(四)
嘉靖帝手中有錦衣衛,錦衣衛裏有很多暗探,自從鄢懋卿進入他視野後,尤其在欽差大臣任上的點滴事情,其實他早就一清二楚,他可以從很多種渠道,獲得鄢懋卿一言一行,但凡有一言一事不忠,即使是無人彈劾,他亦不會讓人好過。
倘若真如林潤所劾,十個鄢懋卿亦不夠皇帝斬殺。因此,僅憑這一點,關於鄢懋卿的所有罪狀,都可斷定是無中生有。嘉靖帝雖想長生不老,但他並不是傻瓜。什麼人該殺,什麼人不該殺,還是分得清楚的。
不殺鄢懋卿,有人睡不著覺,但殺又殺不著,左右無法,便隻好先把他的死刑材料坐實再說。快看快看,那兒還有一個要報仇的人已經來啦,這事我們可以放手啦,隻要將門把緊,不讓他鄢懋卿再回到朝堂上來即可。徐黨、高黨、包括張黨,雖各懷鬼胎,對付能臣幹吏,倒是同仇敵愾的。
果然,嘉靖帝駕崩,新帝隆慶大赦天下,凡被嚴嵩“整”過的官吏,死者撫恤,生者起用。然則,有據可查,即便是這一主張,亦是徐階們矯嘉靖遺詔而成。誰知嘉靖帝真正的遺詔是什麼內容,倘若沒有對徐階們不利者,為何要矯詔,為何要篡改?人算不如天算,隨便他們如何努力,均未能將鄢懋卿置之死地。
有一位來勢洶洶者,乃大明文壇領袖王世貞是也。王世貞,字元美,自漢代起便是官宦書香世家,家學淵源千百年,他說的話,誰敢不信?父親王忬,領兵禦敵,兵敗欒河,丟掉京師四個拱衛城池,押解回京城交有司議處。
京師拱衛城池,住有大量太監宮女家人,更要命的是,還住有大量皇親國戚。你將他們家鄉的城池丟了,他們豈能不暗中使勁,出口惡氣?
京城內外一片殺忬之聲,有司又有舞弊之嫌,再也做不了主,便移交都察院,左副都禦史鄢懋卿,剛好管著這檔子事。嚴嵩不管,嚴世蕃剛好與王世貞有過節,殺父之深仇大恨,便就這樣結下。按說,此乃職務行為,如此大事,豈能是左副都禦史能真正抓主意的?
但王世貞卻不這麼看問題,凡參與者,人盡皆誅,方才算是報仇雪恨。
隆慶帝大赦天下後,王世貞父親得到平反。既得平反,那就說明對手誣陷,而對手屹立便無奈,對手既倒,那就怪不得我,現在,該我來慢慢收拾你們了。
倘若不信這話有幾分真實的成分,大家請查閱別人撰寫的《王世貞傳》,和王世貞所撰寫的《人物傳記·張居正傳》,以及其他人物傳記,就可以看出王世貞是何許人也。隻要你仔細翻閱嘉靖、隆慶兩朝王世貞所撰寫的《人物傳記》,便不難發現,凡是與之有仇有恨者,傳記裏的遣詞造句,行文風格都大不相同,主觀臆想之言,落不到實處者眾多。這說明這類語句與事實不符,純屬杜撰,才會讓讀者產生這樣的印象。
可是,幾百年來,就有這麼一些糊塗蛋,根據自身需要,不怕昧了良心地以訛傳訛,將人死死踩在地上,再踏上幾腳才解氣。
早在嚴黨倒台,京城地麵上,就有了很多編排嚴嵩父子的書與戲劇,在老百姓中,坐實了嚴嵩父子奸臣形象,作為嚴嵩黨羽的鄢懋卿,又直接參與了這一起殺父之仇的過程,自然便被濃墨重彩地記上一筆。鄢懋卿本身是嚴嵩的得意門生,可有些人為了解氣,更是說鄢懋卿恬不知恥地認嚴嵩為幹爹,訛傳了幾百年。
要說嚴黨政敵想殺鄢懋卿而後快,還隻是誅其身,謀其命。這大明文壇領袖,下手之狠,便是誅其名,滅其節,將其牢牢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按說,本事再大之人,單獨行為,亦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但事情偏偏就讓他們聯手給做成了。
朝堂檔案中,有鄢懋卿“五大罪狀”,民間有詆毀他聲譽名節的誌書小傳,再來一個明代《人物傳記·鄢懋卿傳》,那簡直就是小菜一碟。這樣一來,那便是從朝到野,都鐵定了鄢懋卿的曆史汙名,想翻身都找不到有利證據。因為這個時候,作為文壇領袖的王世貞同誌,就是他不親自動手,亦自有其人代為清理掉,有關於鄢懋卿有利的一切書籍記載。
齊活兒,鐵案做成。
再加上,經過幾百年民間文藝家們的傳說演變,以及時代朝流之需要,貪官之名便再也無法洗刷。直到現在,那些戲劇、電影、電視劇,還在極盡醜化之能事,不把鄢懋卿打入十八層地獄,就吃不香睡不好似的。當然,亦能從這些戲劇、電影、電視劇以及其他誌書中,反證出曆史之不公正的一麵。同樣,亦可以在一些藝術作品裏,找到某些正麵人物的陰暗一麵,從而反證出反麵人物的正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