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東京邊上禦殿場的奧特萊斯商場內有一座跨越山穀的石橋。
這裏曾是國人旅行的熱門目的地,他們在橋上拍照,並在橋兩側的商店中搶購名牌。
然而,近年來,商家們發現,奧特萊斯裏的中國人正在減少。
他們轉而流連古城、博物館和鄉野,體驗真實的日本文化。而這些體驗很快會轉化為社交談資。
中產們已不願再用名牌而更願用談吐和學識劃分階層。
他們把這種精神奢侈品視為無形資產,並逐漸升級為社交門檻。
為了積累無形資產,他們不斷擴張生活的邊界,重視一切新鮮體驗。
他們在午後撫弄尤克裏裏,在周末表演自編話劇,在書房的一角搭起父子工坊,複製知乎上一個個極客實驗。
即便是自由行遊玩,他們也努力賦予其主題,比如攀爬一座雪山,學習一次潛水,探訪一個遺跡,記錄曆史最後的煙痕,等等。
“摩登中產”的投資人,最新計劃是學習駕駛螺旋槳飛機,然後一站站飛越整個歐洲。
台灣黑鬆汽水有一句廣告詞:生命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吳曉波在女兒18歲時,寫信把這句話贈送給了她。
他說,第一批中產家庭子弟,已有權利和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它們甚至可以隻與興趣和美好有關,而無關乎物質與報酬。甚至,它們與前途、成就、名利也沒有幹係,隻要它是正當的,隻要你喜歡。
或許,當這種“浪費”成為傳承,中國才有真正的中產階層,並培養出真正的世家。
一位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朋友,在新的一年,準備帶兒子在暑期周遊埃及。
為此,父子倆已做了半年知識儲備,借助各平台做了複雜的遊學攻略,並打算拍一部私人紀錄片。
元旦前,父子倆先拍好了一部視頻預告片。片中,他的兒子,一個三年級小孩,手指劃過尼羅河,用稚嫩童音說:“這就是文明。”
三
國人的物質追求和精神探尋,一直如雙曲線螺旋般糾纏著。
每當物質滿足,靈魂總會幹渴,從而促生文化浪潮。
比如十幾年前的餘秋雨,幾年前的易中天和當年明月,以及當下的公眾號偶像。
在反複洗禮之後,年輕一代的內心已變得更加堅定。
他們的物質追求,講求氣質和科技感,而他們的精神奢侈品,品位越來越穩定,價值也越來越高。
以美國為例,從2003年到2013年,女裝價格僅上升了6%,而大學學費卻上漲了80%。十年間,奢侈品銷量不斷下滑,但充滿科技感的商品成為新寵。
帶有人工智能的機器正取代奢華家具,成為年輕一代家中的必備品。而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篇《經濟學人》文章,比曬出名牌包更為體麵。
當你秀出散發時代感的科技新品,分享有品位的深度文章時,就能吸引同類,或可進入新的關係網,繼而接觸到高端人士。
這正成為新時代的中產法則。
在西方,醫生、律師、記者、藝術家和學者,形成了一個特殊的階層,名為雅痞(Yuppie)。
他們追求生活的真味,並用氣質和知識劃分階層。
而在中國,類似雅痞的追求,正成為新的潮流。
新的一代,不再熱衷於紙醉金迷,不再糾結於文化苦旅。他們看重目標,更看重過程。
時間最為無情,香港電影已成往事。
昔日那些繁華光影,成為包裹我們的現實。而在北上廣的新中產麵前,新的銀幕上,正放著有關未來的一切。
未來同樣光影繁亂,但台下的觀影者們,已經學會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