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潛伏在生命中的終極一戰,也是這個時代最嚴肅的使命。
一
2016年4月12日,在陝西鹹陽,魏則西的父親拉上了臥室的窗簾,屋內再沒有光。
這天上午,魏則西離去。他生前做了3次手術、4次化療和25次放療,吃了幾百服中藥,並在病後遭遇了欺騙和絕望。
在他死後,人們將滔天怒火傾瀉於網絡,除了聲討虛假廣告和始作俑者外,還有將心比心後的悲涼:倘若我們身患癌症,極可能遭遇相同的無奈。
人的一生中有40%的可能會罹患癌症,其中一半的人會因此喪命。
癌症病房裏充斥著瘦削的病人、表情凝重的家屬和他們所背負的天價賬單。
癌症的英文名“cer”來自古希臘語“螃蟹”。
在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眼中,腫瘤周圍血管猙獰,如同螃蟹揮舞的大螯。於是,“螃蟹”成為神秘疾病的代稱。
此後兩千多年,“螃蟹”一直潛伏在人類生命的末途。然而,受限於醫療水平,少有人發現。
即便在近代,人們最恐懼的依然是號稱“白色瘟疫”的肺結核,癌症的名氣遠在肺炎、胃炎和痢疾之後。
1940年,人類終於擊倒了傳染性疾病,最終BOSS癌症登台。
潛伏千年的“螃蟹”以其神秘、強悍和百變多姿讓剛剛發明了青黴素、彩色膠卷和機械式計算機的人們茫然無助。
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悲哀地發現,“螃蟹”可能從出生之日起便開始潛伏。
在人的一生中,細胞要分裂無數次,每一次分裂要複製30億組核苷酸序列,每一次複製,會出現大概12萬個錯誤,好在99%的錯誤基本可被人體修正。
而漏網的1%,有的成為有利的基因突變,讓人類進化前行,有的就會演變成“螃蟹”。
如同程序運行久了產生的冗餘,如同複印過後的重影,我們運轉自如的序列終有一天可能生成糾結的亂碼,像命運深擰的眉心。
這是宿命,也是進化的終極謎題。
在洛杉磯、倫敦、東京和北京,白發教授們總喜歡這樣鼓勵青澀的新人:戰勝癌症就意味著戰勝死亡。
二
秦漢時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20歲,民國時是35歲,改革開放之初是68歲,而今,男性的平均壽命為74歲,女性則是77歲。
在歐美發達國家,這一均值已提升到82歲,甚至已有學者喊出“全球90歲”的目標。而阻礙數字提升的最大障礙依舊是癌症。
癌症成為人類的生死鎖,一代代的科學家成為沉默的砸鎖人。
2016年1月,美國開啟了一項特殊的計劃。
計劃名為“癌症登月計劃”,地位和我們唯一的一次星際遠征相同。
計劃主導人是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在計劃開始的前一年,他46歲的兒子因腦癌去世。
然而在同一年,洛杉磯的一位腦癌患者卻幸運地被治愈了。在治療之前,手術、放療和化療對這位患者已經全部失效,癌細胞已發生轉移。
醫生試驗性地為他改造了免疫細胞,加大免疫火力,剿滅叛軍。六個月後,腫瘤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