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神的神藥(2 / 2)

2014年,微軟宣布諾基亞大裁員計劃,大批技術人員失業,他們所會的技術已落後於時代。

當精致的生活全部依賴於工作薪酬時,一旦職場發生突變,生活也將隨之被摧毀。

你看見浮冰邊界時,沉沒已在頃刻之間。

這就是浮冰上的中產,向上的通道是教育,機會已越來越少;向下的陷阱是疾病,時刻都可能發生。

中國的新中產大多是“70後”和“80後”,他們正處於人生中段,養老育兒的重擔時刻在肩,每一位家人的重病,都將引發連鎖效應。

還記得2018年春節時流傳的那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嗎?

一股寒冷的穿堂風,帶來詭異的病毒,感染一位硬朗的老人,從而讓一個中產家庭深陷痛苦和慌亂。

在突兀的生死麵前,所有我們以為的精致和秩序,都毫無意義。

浮冰已傾。

浮冰傾覆前,總會有警示,我們卻常常忽略。

竇文濤說,他以前隻想過自己的生活,看書,飲茶,偶爾看看電影也多是輕鬆故事。

在《鏘鏘三人行》中,他們會聊起癌症和重病,但總覺得那是別人的事。

直到幾年前,他母親突然住進重症病房,一天費用過萬元,而且不知要住多少天,他才陡然慌亂,想盡一切辦法掙錢,“人的不安在那時候才會被放大”。

名人尚且如此。對於普通人而言,命運的下滑、轉折,往往帶著難以承受的重壓。

北京有位尿毒症患者,曾在京郊自己攢機器透析;河北7歲的白血病女孩,和爸媽說了六聲謝謝後,自己拔氧氣罩自殺;廣州一家醫院,五年內因患癌症不願拖累家人而跳樓的病人總計20人……

在《我不是藥神》中,病人呂受益深情地看了一眼妻女後,選擇告別這個殘酷的人間。

那一眼告別中,帶著溫暖的光,帶著可以錘擊心靈的沉重。

這正是《我不是藥神》的可貴之處,它不僅傾訴了一個精彩的故事,更構建了一個真實的世界,將這世間的原味,傳遞給觀眾。

在韓國,電影《熔爐》播出後,全國輿論沸騰,政府重查舊案,修改和通過了一係列保障未成年人權益的法案,其中甚至包含一部《熔爐法》。

韓劇《未生》播出後,韓國專門推行了政府決策,改善臨時工待遇。

或許,《我不是藥神》是一個寶貴的開始。

十二年間,在浮冰之上,我們已看到太多浮華光影,聽過太多虛幻神話,感謝《我不是藥神》,終於掀開了這紙醉金迷世界的一角。

在點映式上,導演文牧野說:“當你善待這個時代,這個時代就會善待你。”

而善待這個時代的前提,是知道這個時代的真相。

《我不是藥神》最初的名字是《印度藥神》,後來改成《中國藥神》,最後才改成今天的《我不是藥神》。

這個名字恰如其味。

這世界沒有藥神。

真相才是這個時代的神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