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做一件什麼事(2 / 2)

事情被她想得很簡單,口號喊得很大:“北有華誼,南有萬物生長。”

從最開始的狂妄到後來被虐,她開始反思其中的道理。

“當你在某個行業的積累不夠時,你就想靠這個行業賺錢,這個出發點本身就不端正,你輕視了在這個行業工作了很多年的人。”

“你都沒有積累,就想完爆別人,這個出發點太可怕了。”

“萬物生長”的失敗經曆讓咪蒙知道要尊重專業。

她選擇了回歸最擅長的寫作和評述。2015年9月15日,她啟動了微信公眾號“咪蒙”。

她大多深夜發文,講故事或道理,一如當年深夜給外婆講解言情劇。

流暢的文字附以犀利幽默的文風,咪蒙很快走紅。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她的觀點總能撩撥起公眾的情緒。

愛她者癡狂,恨她者入骨,討論咪蒙從習慣演變成時尚。

她多次被罵上熱搜,被花樣鞭笞。

最初她莫名其妙,後來她焦慮,為此還曾密集地讀了一個月書尋求寧靜。之後,她的心態平和了許多,“隨便你怎麼罵”。

當然,女生畢竟是女生,她還是補了句:“罵得最厲害的人,我會把你的名字記下來。”

她一直精準地踏著新媒體的步點。

最近她發現自己在趣味方麵沒有新東西了,比如後台留言裏有人說“咪蒙,你標題套路了”“咪蒙,你寫過的東西又寫一遍”。

那好,沒有趣味了,就將薛之謙微博通讀一遍,找新的方式;標題套路了,那就更要學習,壓榨本來就不多的業餘時間;寫過的東西又寫了一遍,那就絕對避免舊題,找新靈感。

咪蒙把公眾號當成一個趣味試煉場。日常生活的每一分鍾都會觸發她的寫作靈感。

睡前,她會躺在床上把社交媒體上的熱點都看一遍。豆瓣上的熱門話題、天涯最熱的帖子,以及自己微博和微信上的評論,都是她的線索庫。

“理性地想,其實我也會被人取代,但是在那之前,我要盡自己最大可能做好。要是真的被取代了,我還可以去寫劇本啊。”

還有一個選擇是畫畫。她37歲開始學插畫,同班的都是五六歲的小孩。

同事問她,你從沒有想過現在學這個東西太老了嗎?

“我真的從來沒有,從來沒有覺得學一件東西會太老,喜歡就去做啊。而且我心裏麵總是覺得,有一天我會很屌。”

咪蒙的廣告費一路走高,傳說中她最新的頭條文章,刊例價已達百萬元一篇。

她從不諱言對金錢的追逐:“真的真的,開公司必須賺錢。我現在特別特別認可馬雲說的,一個不賺錢的公司就是犯罪。”

其實,工作了十二年,車、房早已解決。但咪蒙說,開了公司就意味著責任,不賺錢的公司對員工來說,很可怕。

她其實很在意她的員工,雖然寫了篇文章說實習生應該任勞任怨,招來滿屏罵聲,但受訪的咪蒙手下員工和前員工,對老板的評價都很高。善良和真誠是出現最多的詞彙。

至於那些愛她的粉絲,已經把她拔高到人間指南的地位。

有人靠她脫單,有人靠她育兒,有人靠她緩解產後陣痛,有人靠她排解寂寞,有人靠她手撕了小三、婆婆和女上司,有人手抄了她全部的文章,並稱抄完後體內猶如注入了洪荒之力。

有一天,咪蒙不小心用自己的名字點了外賣,外賣店老板竟是她的粉絲。最後,老板打敗了外賣小哥,親自跑來送餐。

還有一次咪蒙招聘,有人投了簡曆,說想做新媒體撰稿人。在線問答時,咪蒙以為是年輕女粉絲。結果來了一看,是一位1963年出生的大姐。

大姐在青島做過很多生意,賺過很多錢,雖然曆盡世情,但仍然覺得“是咪蒙啟發了我內心的夢想”。

在“拜咪蒙教”中,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對這些都市人而言,咪蒙已是一種新的信仰。

但咪蒙並不覺得,她甚至認為把她和信仰連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種很萌的想法。

她說,她隻是用她的方式,記錄下這個時代。

我們喜歡什麼,反對什麼,都可以在她文章中看到。

這正是咪蒙最喜歡和正在做的事情。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