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輛高速奔馳的列車,窗外景色混沌,目的地未知。
一
冬風從鐵絲網縫隙中呼嘯穿過,鐵絲網下方破洞中,潘石屹踉蹌鑽出,眼前即深圳。他沒有邊境通行證,到南頭關後,身上僅剩八十元。他拿出五十元委托蛇頭帶路。
1987年的深圳尚無高樓林立,多是土坑和卡車。在這裏,卡車車輪卷起的每一團沙塵都帶著時代粗糲的力量。
雖然隻是簡單的鑽鐵絲網,但潘石屹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越界。
他的人生邊界不再是甘肅天水外的河灘,不再是廊坊石油管道局的院牆,他可以看得更遠。
當然,他此後的財富神話不乏因緣際會,更有晦澀難明的因果推動。但回溯起點,潘石屹的故事正是從跨越人生邊界開始。
這個故事模板幾乎適用於那個時代的所有大佬。
比潘石屹大一歲的史玉柱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安徽省統計局。機關內歲月靜好,同事們和善沉默,一套桌椅可以用大半生,然而,史玉柱不喜歡。
統計局內的電腦多配有四通打字機,一台打字機售價高達兩萬元,卻沒人想過,為什麼不直接用電腦打字?
在編寫了一套名為“M-640l”的錄入軟件後,史玉柱離職南下深圳。他混跡於深圳大學,蹭學生宿舍和機房,直至被老師趕出。
1989年,他在《計算機世界》刊出了第一條廣告:“M-6401,曆史性的突破”。
這是史玉柱第一次做廣告,命運輕輕點了下頭。
看,依舊是越界的故事,史玉柱把人生邊界從冰冷的白牆,拓展至溫暖的南國,並借助小廣告,進入了更廣闊的世界。
整個20世紀80年代的商業史,其實就是一部越界的曆史。
黃光裕把電器從廣東番禺倒騰回北京,牟其中把飛機從俄羅斯倒騰回四川。
雷軍倒騰的距離最短,他隻是從武大櫻園宿舍騎自行車到電子一條街。騎車隻需二十分鍾,但已是兩個世界。
他隨身帶著一個舊包,包裏是三本編程參考書和二十餘張軟盤,軟盤中寫滿花樣繁多的小程序。這些是他撬動人生邊界的工具。
你的人生邊界在哪裏,決定了你人生舞台有多大,也決定了你能獲取的財富以及最終的階層。
二
所謂的人生越界,究其本質,就是尋找信息不對稱創造出的機會。
最初,越界集中發生在地理層麵,隻要有判斷力和行動力,即可捕捉到時代的機遇。20世紀80年代的闖海人和特區人皆在此列。
隨著傳媒和通信工具的發展,國內各地的信息落差被逐漸抹平,鑽再多次鐵絲網也複製不了空手套別墅的神話了。
於是,越界黨們開始遠行海外。20世紀90年代的風雲人物多有留洋背景,他們利用歐美和國內的信息落差收割新一輪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