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 DAY 6
想象你正在接近一個不可思議的裝置,它有一種奇跡般的能力,能治愈我們的傷痛,能設法平衡那些失衡的東西,同時還能整理那些我們吸收進身體裏的垃圾—包括所有的負麵想法。
你的身體和大腦一直在竭盡全力地工作,以維持你整體的平衡狀態,使你有相當大的餘地來承擔壓力。但所有事物終究都有自己的極限,現在你已經到達了這個臨界點!
你有沒有注意到,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我並沒有將“心靈”包含進去?
這是因為,大腦正盡最大努力來重新平衡一切,但如果心靈一直發送恐怖的念頭,連續攻擊,那大腦就無法完成重啟!
心靈煩惱的東西越多,大腦就越會順從地進行適當的神經反射和化學物質反應,以此來應對危機—哪怕這所謂的危機是心靈虛構出來的。
最終會導致什麼結果呢?就是持續不斷的焦慮情緒!
因此,我們現在需要控製的是自己的心靈,而這件事必須由你本人親自完成。
試著傾聽你腦海裏所有喋喋不休的念頭。留意它們正在談論的東西。沒有什麼積極美好的,對嗎?你非常希望它們閉嘴,但一切仍在繼續。尖叫聲交織成一片—“這太糟糕了”“那好嚇人”“一切毫無希望可言”“倒黴的事情可能快要發生了”“我永遠也無法擺脫這種狀態”……類似的聲音永無休止。
有時候,這些信息會變得充滿人身攻擊和惡意十足—“我太蠢了”“我是個失敗者”“我不夠好”“誰會想要這樣的我?”……
在東方哲學裏,這被稱為“心猿”(或“猴子思維”)。
下麵這段話是維基百科對“心猿”的描述:
Mind monkey/monkey mind,來自中文詞彙以及日文詞彙中的“心猿”。這是一個佛學用語,含義是“心煩意亂的;坐立不安的;反複無常的;異想天開的;愛幻想的;變化多端的;困惑的;猶豫不決的;無法控製的”。
有一個故事可以用來解釋“心猿”思維的運作過程:
曾經有一隻被關在塔裏的猴子。當它剛被關進來時,它十分歇斯底裏—它從這麵牆跑到那麵牆,不斷撓門,尖叫著呼救,絕望地撕扯自己的毛發。
最後,當它筋疲力盡並冷靜下來後,它開始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座塔。它意識到這裏其實非常平和安靜。它可以通過窗戶看到外麵的世界,欣賞美麗的藍天和森林。它並不需要回應任何人或者遵守任何規則,有那麼一會兒,它感到滿足—直到厭倦感向它襲來,四周的牆壁似乎再次向它迫近,於是它重新陷入了歇斯底裏的恐慌。
這個故事有以下幾點含義:
1.你的思想永遠不可能靜止不變,而情緒會跟隨你的思想發生變化。今天看來糟糕透頂的東西明天可能會讓人愉悅(或者可以忍受),而後天情況可能又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