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天 DAY 23
“取悅他人”的心理在經曆焦慮的人中很常見(尤其當你的內在小孩覺得別人可以控製你的時候)。產生這種心理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健康的個人界限。
自身與他人之間的界限就像房子周圍的圍欄一樣。它們定義個人“財產”—換句話說,它們會告訴其他人一個人的隱私界限以及責任範圍。
如果你想讓每個人都高興(通常在犧牲你自己的情況下),要麼你就讓其他人自由地進入你的個人空間,在你的領地上做任何他們高興的事情;要麼你就在他們同意的情況下,跳過他們的圍欄去幫助他們修理壞掉的水龍頭或清除野草。
拯救是取悅他人的另一種形式。它意味著,當你認為他人無法自己應付某事的時候,你會花大量時間擔心他人的問題、幫他人出主意和跳進他人的空間去幫助他們。
這一切聽上去非常高貴,而事實上,這是使你不堪重負和焦慮的一個很大的原因。這是因為你不僅在試圖滿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有的話),而且在揣度他人的需求。
把自己從不明確的個人界限中解放出來,這意味著明白自己並不能拯救任何人,這不是你的工作。這也意味著明白別人做什麼不是你能決定的,你管不了。
我們不能“使”別人做事情。他們做不做都有自己的原因。不管你費多大功夫想要改變他們,他們都會做對他們來說有效的事情。
對一個人來說,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首先承認它,然後為它負責。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這麼做,但是,基本上,如果不是你的問題,就輪不到你去解決。
而且—想想吧—如果我插手你的問題,那麼我實際上是在說:“我比你更清楚怎樣對你更好。”而事實是,我並不清楚。
也許某個人的行為冒犯了你,所以你想要這個人改變。他們不會的。放棄吧。
你唯一能控製的是你如何回應他們的行為。
你隻有不再花很多時間去擔心別人在做什麼,才會有更多時間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第二十三天的練習 DAY 23
●問問自己:“如果我發現我完全拯救不了任何人怎麼辦?如果拯救別人不是我的工作,而是他們自己的事呢?”
●再問問自己:“如果我不害怕別人的反對呢?我還會這麼好說話嗎?如果我認為自己跟別人一樣平等呢?他們生我的氣又能怎麼樣?”
●現在問這個問題:“如果實話實說比擔心別人怎麼接受它更重要呢?”
●畫一張表示自己的圖,類似於一棟自帶花園的房子。現在列出你個人界限之內的事情。
●在跟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注意了解自己任何不滿的情緒。這是一個跡象,表明你的界限被突破了,或你還沒有明確地告訴別人你的界限。
●如果今天你決定劃一些界限,就弄清楚自己要什麼。請不要暗示。直接說出來。
你第二十三天的咒語
“除了我自己,我誰也幫不了或拯救不了。”
“今天,我會尊重他人從他們的錯誤中吸取(或不吸取)教訓的權利,就像我自己也有這個權利一樣。”
“我有權利要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