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則通,通則達

修行,就是在每天自我反思的過程當中去成長,在自我覺醒當中,不斷地審查自己的心理。所以,修行就是“覺察”,管好自己的“起心動念”。

你每天碰到不同的外境起什麼念,碰到不同的事情產生什麼樣的態度,麵對不同的人有什麼樣的反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時刻去修正的。所以菩薩的戒律就叫“舉心動念皆是戒”。一念正就是菩提,一念邪就是魔鬼。當你時刻向正麵去自我修正的時候,你的眼神、舉止、所作所為都能得到大家的認可跟支持,自然而然,你身邊的各種關係就會順達通暢。

所以我們說“正則通,通則達”。正的東西肯定能通,通就是四通八達。這個世間所碰到的問題,是不是都跟這六個字有關係?比如你所奮鬥的事業,能讓多少人的受用,能得到多少人的認可和支持,那就有多少人成為你的客戶,成為你的消費者,成為你潛在的財富來源;如果你的事業不斷被別人否定,你的市場空間就會越來越小;如果你的事業跟國家、跟民族、跟社會可持續的發展是背道而馳的,那你可能就像閃電一樣,一閃就消逝了。

我有時候想,如果哪一天我的德行沒辦法駕馭香海禪寺發展的深度和高度的時候,我就應該退出這個舞台,讓更有能力的人來經營,他會做得更好。如果我不能時刻去提醒自己,不斷挖掘自己潛在的創造性,我想,我未來的道路就會越走越窄。

違背了事物發展的規律,我們的道路就會越走越窄;而符合規律就會越走越開闊。所以,你的事業,不管現在別人理解多少、認可多少,你都要時刻自省:我的事業是不是跟我的至高的理念相吻合,是不是順應了社會主流的價值理念,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想經營家庭,從因果律來說,家庭和諧、幸福、美滿就是一種你前期努力的果報,那你就要思考要創造什麼樣的因才可以達成這個果。這個因是什麼?愛、付出、包容、感恩、責任、尊重、友愛,對父母要孝順,對子女要愛護,正確地引導,沒有偏見的溝通等等。當家庭不幸的時候,反思是不是以前沒有種下善因?沒有善因,自然沒有幸福的果實。

我們經常抱怨,付出那麼多,承擔了那麼多責任,就是得不到相應的尊重和回報。可能你種下十個因,但隻要一個沒有種好,果還是得不到的。這就像種下一粒種子,需要有水、陽光、空氣和土壤四個基本條件,種子才能發芽,才能茁壯成長,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所以任何事物的存在一定要具備相匹配的緣分,隻有緣分具足,才能成就相應的果報。如果我們違背了規律,再怎麼努力都是瞎忙活,隻會適得其反。

所以在我們和人相處的時候,在我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要努力去尋找背後的理則,那就是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因緣。當我們能夠理正確認識因緣的法則,把握住事物是如何依賴種種因緣而產生的,那麼你就會發現,很多問題解就不再是問題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