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

——成就健康、自由的人生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戒是用來規範我們行為的,我們要依照戒定慧來成就人生。

1、不殺生

很多人聽到不殺生,就好像覺得什麼都不能做,不能生活了。你殺人就一定要被人家槍斃,你偷多少東西也要判刑。古代如果有通奸行為,就把女的身上綁石頭沉到河裏去,這是犯了邪淫的戒。

佛教講可以吃肉,但是要吃“三淨肉”:不是自己殺的;不是自己養的;不是為自己殺的。漢傳佛教是不吃葷腥的,泰國、斯裏蘭卡、西藏的佛教徒都可以吃,但是他們也有規則。南傳佛教托缽乞食,人家給你什麼吃什麼;西藏以前隻有牛羊肉,沒有蔬菜。我有個朋友去西藏當兵,60年代的時候,帶一顆白菜去可以換6隻羊,所以那裏的出家人隻能吃肉。

佛教能生存下來,就要隨地區環境、文化、政治的差異而改變,但是佛教在改變的過程中,有些東西不會改變,就是解脫的最終目標始終未變,不管是西藏、斯裏蘭卡、日本,還是我們漢傳佛教,所有的出家人都是剃光頭的,他們的殿堂裏供奉的都是釋迦牟尼佛,他們所念的經都是佛經。

這就告訴我們:學佛要把握中心,不要在表麵大做文章,你要把握核心精神——“善”。《金剛經》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陀給他的母親講經完畢回家的時候,他的弟子要去接他,那個時候女人不能站在最前麵,隻有轉輪聖王才能站第一個,一個比丘尼想去第一個接師父,她就搖身一變,變成轉輪聖王站在第一個位置。佛陀說你不是第一個接到我的,舍利弗才是第一個,因為他在家裏觀察緣起性空的思想。

以法為師,時刻貫徹自己的人生,那麼即使在末法時期,我們始終都跟佛在一起。《金剛經》講無住和空性的思想。什麼叫無住呢?就是讓我們的心時刻安住,不去分別、不去計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把能做的事全身心地做好,這個就是無住而住。如果我們有那麼多的計較、分別、我見、我執,你就不會安心,不管做什麼事你的思想都不能專注,你就沒有辦法把身心最大的能量釋放出來。

《三世因果經》講,你用鮮花供佛,就會長得漂亮。沒有佛堂也可以買點鮮花供奉自己,自己也是佛嘛。把自己當佛來供養,我就像佛一樣慈悲、智慧、柔軟、善良。你身邊的家人也是一尊佛,也許他們唱著反調來提醒你。你能這樣觀察身邊的人,你就能學到很多東西,不斷發現自己自身的問題。為什麼這個人我不喜歡他,他身上的毛病恰恰照出你的不足,喜歡和不喜歡之間就反應出我們內心的問題。

2、不偷盜

佛教講一針一線都不能拿拿別人一點點東西你都要征求人家的同意。如果一個人拿一張紙都要告訴你的時候,這個人還會欺騙你嗎?我們忽略小事,那大事同樣會忽略。佛教講一針一線都需要告訴別人,當然偷盜如果達到了犯根本戒的程度,按照法律就是要判刑的,那就無法懺悔了。

摩西十誡的第八條也說:“不可偷盜”,可見這也是世間一條廣泛的道德律令,違反道德律令的人,最終也將陷入心靈的囹圄。

3、不妄語

妄語含有四個部分:“妄語,綺語,惡口,兩舌”。

<妄語>

口是心非,欺狂不實,心裏想的跟口裏說的不一致,就叫妄語;所講的跟事實不同,也叫妄語。

如果說我們要成為一個可讓人信任的人,你講的話就要擲地有聲,要麼不講要麼講了就要做到,講出來的話比合同還管用。我們經常會忽略這些,常常好像開玩笑一樣無所謂,最後會讓你的言談在人們心目中失去力量。

不妄語就是要求我們表裏如一,說到做到,口是心非、不誠實的話不要講。真正的智者嘴巴是很嚴謹的,沒事就多念念佛,多沉默,保持內心的安靜,不要見到人就天南地北地亂講。

往往很會講話的人行動會很少,即使把事業誇得再美妙,他說的可能連十分之一都沒有做到,這種人要遠離。我見過很多事業有成的人,要麼不講話,要講話就一定是算數的。這就是告訴我們要惜言若金,同時講出來就要負責任。沒事的時候我們多讀點書,多分享心得,多讚歎別人成功的一麵,人家都會很喜歡。跟是非之人走得越近,不久的將來你也是是非之人。正麵的人見到是非的人肯定會遠離,像毒品,會毒害我們的慧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