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還有這個習慣。盡管現在的電飯鍋早就有了刻度表給人以精準的提示,但我仍然會情不自禁地將手指放入鍋中。隻是,兩個指節早已經不準了。
到北方生活後,我婆婆還教給我一個能讓飯更好吃的方法。那就是將米洗淨之後,充分瀝幹,然後放水浸泡半小時後再煮。別小看瀝幹和浸泡這兩個不起眼的小步驟,這樣做過之後,煮出來的飯,就是要更加油亮軟糯。
“然後,別忘了盛飯時,先在鍋裏打散之後,再盛到碗裏。”
這些年,很難再吃到小時候那麼好吃的米了。
這個問題,我和同樣在外漂泊了十幾年的朋友探討過。他說,可能是因為老家的米都是小產量,精耕細作,所以得天獨厚。或者是,我們長大了,口味刁了。但更可能的原因,他覺得是——“現在的水不好了”。
想想也是,我們小時候,家家水管裏流淌出來的都是從山上溶洞裏引出來的礦泉水。放了學回家,拿水瓢對著水龍頭嘩啦啦接一通就開喝,那叫一個清甜冰涼!這樣的水,煮出來的飯,自然是現在自來水廠裏淨化出來的水不能比的。
成家之後,我常去超市裏買米。很大一片區域,擺出幾十種米供選擇,僅各種品牌的泰國香米就能單獨擺一個貨架。但是我從來都是隨便拿的,因為試過很多次了,不會有特別的驚喜的。
反而是有一次,因為家裏的米罐快空了,便臨時在小區門口的小賣部裏提了一袋應個急——那是一個從未聽說過的牌子,包裝特別普通。回到家後,沒有任何期望地下鍋開煮。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揭開電飯鍋的一瞬間,一種久違的香氣撲麵而來,煮熟的潔白米粒,顆顆直立。我忍不住用飯勺挑了一塊放嘴裏,頓時,整個人被一種鄉愁籠罩。我當時就想:明天再去把剩下的米都買了。
第二天,我不知道忙啥,忘了這件事。第三天也忘了。
過了一周,再去小賣部,被告知這個米已經賣光了。遺憾之餘問老板是從哪裏進的,老板說,是有人送來讓他家代賣的。我拜托他說,這人要是再來,請給我留點。
然而那個人,再也沒來過。
白米粥
準備材料:大米、食用油、清水。
大米洗淨,用清水浸泡15分鍾。
砂鍋注入清水,燒開後加入大米,大火。
水再次沸騰後,滴入幾滴食用油,順時針攪拌,轉小火,加蓋,煲25分鍾。
用勺子順時針攪拌後,熄火,燜5分鍾即可。
白米粥,原汁原味,暖人心腸。
幾滴食用油,會有效避免粥汁溢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