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彼得·艾倫曾多次采訪希特勒曾經的軍需部長阿爾伯特·斯皮爾。1980年7月,斯皮爾親手把一封信交給了彼得·艾倫,並且神秘兮兮地對彼得說:“它或許對你有用。”

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親愛的希特勒:我最近剛從北方旅行回來,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我已把我度假的情況非常詳細地告訴了你的熟人B先生,我無法進一步強調這些信息的重要性,因此就盡量詳細地對我們的朋友作了彙報。

有人向我提出了未來接受歡呼的建議,我也有同樣的想法。雖然這件事將有助於緩和我們兩國的關係,但我的意思是,這件事應非常小心地進行。我已得到通知,如果事件仍是那樣的話,我將再去一些地方。

我相信,我可以從我們的朋友那裏得到有益的幫助。

1939年11月4日於巴黎

那封信是用德文寫的,不過,彼得並沒有在意這封信,隨手將它扔到了家中。信中提到的B先生,彼得也不清楚是哪一位。後來,馬丁·艾倫開始寫書,當寫到法籍國際商人查爾斯·比多克斯時,通過多方查證,他才明白信中提到的“B先生”就是比多克斯。

比多克斯是當時法國的貴族,在愛德華大婚的時候,曾經送了一座城堡作為公爵完婚的地方,兩人因此成為好友。1937年,愛德華在訪問完德國之後,想要去訪問美國,卻受到警告,如果他不能斷絕和比多克斯的聯係,任何訪問都將成為公共關係的災難,因而未能成行。1939年秋天,在“二戰”全麵爆發的前夕,因為議會將越來越多的精力用於應付可能發生的大戰上,公爵有機會恢複同比多克斯之間的友好關係。按艾倫的說法,正是在1939年11月6日,公爵在與比多克斯共同進餐時,將出賣英法兩國利益的軍事情報交給比多克斯,再由比多克斯轉交給希特勒。第二日,比多克斯便離開了布魯塞爾,他的目的地是德國的科隆和柏林。

後來,比多克斯向希特勒效忠的事得到了證實,1942年,他在北非被捕,從其身上搜查出來的文件證實了他德國間諜的身份。隨後,他在美國接受了聯邦調查局的審訊,最後自殺身亡。為此,馬丁·艾倫堅持認定,比多克斯就是那封神秘信件中提到的“B先生”,而“EP”則是“愛德華王子”的縮寫。那麼,僅僅憑這一個縮寫就可以證明這封信真的是愛德華所寫的嗎?

為了證實自己的觀點,馬丁·艾倫就拿著這封信件到處查證與溫莎公爵一致的書法筆跡。但是,結果讓他失望。後來,倫敦一位書法鑒定專家費利巴拉維爾在仔細地研究了愛德華其他的書法筆跡後,認定這封信出自公爵之手。不過,紙張鑒定專家卻鑒定出,寫這封信的紙張並不是現代的紙,換句話說,這封信可能是別有用心者的偽造。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公爵叛國的事情就不存在。在世人眼裏,愛德華是一個大人物,什麼事情都可能幹出來。馬丁·艾倫曾經說過:“英國王室和政府一直不歡迎流亡的溫莎公爵回國,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娶了瓦麗斯,這種解釋太勉強,一定還有其他原因。”

究竟愛德華公爵有沒有背叛英國?他是否真的成為希特勒的間諜?這件事情還有待更加詳細的史料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