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勇退的政治家(1 / 1)

戴高樂辭職的原因

夏爾·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法國軍事家、政治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自由法國運動,並在戰後成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並擔任第一任總統。戴高樂支持發展核武器、製定泛歐洲外交政策、努力降低美國和英國的影響、促使法國退出北約、反對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係列思想政策被稱為“戴高樂主義”。2005年,法國國家電視二台舉行的“法國十大偉人榜”評選結果揭曉,電視觀眾評選戴高樂為法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人。

1944年8月25日,戴高樂離開了寄居4年零68天的英國,回到巴黎,受到民眾熱烈的歡迎。當時名義上是法蘭西臨時政府總理的戴高樂,實際上行使著政府首腦和國家元首的權力。但是,此後不久,戴高樂突然宣布辭職,他的這一舉動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1944年9月,戴高樂把政府遷回巴黎,身為臨時政府總理的他開始重建戰後滿目瘡痍的法國。1945年12月,議會的製憲委員會就憲法框架達成一致,他們取消法國總統的權力,規定總統由議會選舉,對議會負責,政府隻聽命於議會。

戴高樂厭惡政黨政治,雖然當時戴高樂周圍有不少的追隨者、崇拜者,但他也不想搞什麼政黨。他覺得自己屬於整個法蘭西,而政黨隻是法蘭西的一部分,所以戴高樂與那些職業政客水火不容。

1945年6月,戴高樂發表一篇講演,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他說:“我要對未來說幾句話,我和你們的分歧點在於,我與你們對政府以及政府和議會之間的關係的看法相悖。法蘭西共和國的複興工作,希望各位在我離任後照樣能做好。這次是我的最後一次講話,在這裏,我很真誠地告誡大家,假如你們不對法國近50年的曆史認真思考的話,不對政府權力、尊嚴與職責好好考慮的話,那麼,在不久的將來,你們就會為今天的錯誤付出代價。”

這段演講的意思很明顯,戴高樂已經有了辭職的想法。此後,戴高樂去地中海附近的昂提布休息了一周。1946年1月14日,他回到巴黎,認真批閱完積壓多日的各種文件後,他向身邊的幾位部長宣布了他打算辭職的想法。

1月20日,戴高樂在辦公室會見了所有部長,他平靜地和各位部長握手,然後謹慎地讀了聲明:“我不讚成政黨政治,可是它卷土重來。除非用武力去建立獨裁政治,但我不會同意。我無法製止一切,因此我在今天向國民議會議長遞交辭職書,我應激流勇退。我衷心謝謝各位給予我的幫助,請求你們能留任到繼任人到來之時,以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

戴高樂當時隻有55歲,對於一位國家領導人來說,正值精力充沛、思路清晰、大展宏圖的年齡。但是戴高樂卻辭職了,很多報刊都以遺憾和痛惜的語言報道了這則新聞,雖然法蘭西共和黨的報紙中有說戴高樂離任是逃避困難的說法,但是社會黨領袖勃魯姆卻表示戴高樂辭職沒有任何理由。

其實,我們從戴高樂的聲明中可以看出,他辭職並不是逃避困難,當然也不是沒有理由的。他在聲明中明確地表達了自己對當時法國政界的不滿。於是,有些人便說戴高樂在以退為進,他雖然現在辭職了,但不久就會複出。

不過,這種說法在一段時間後便不攻自破了,直到1958年,戴高樂才在國內動蕩的局勢下再次進入政壇,所以,人們覺得當時戴高樂辭職的確是對政局不滿,也可以說是一種激流勇退的做法。

辭職後的戴高樂終於享受到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他有一個智障的女兒,早在1937年,戴高樂夫婦就在科龍貝買下一處房產,因為那裏綠樹成蔭,氣候宜人,對他們的女兒安娜的健康有好處。那年安娜已經10歲了,許多人建議他們把安娜送到一個專門的療養院去,可是戴高樂一直堅持要把女兒留在身邊,他曾經說:“安娜是被我們強製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所以我們要對她的幸福負責。”戴高樂常常一麵跳舞,拍著大腿,一麵唱著流行歌曲,甚至還讓安娜玩他的軍帽。戴高樂辭職以後,他回到了科龍貝,與安娜一起度過幸福的時光。

作為一個堅信自己就代表國家的政治家,正值事業黃金時期卻突然退出政壇,這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戴高樂辭職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