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圖書的發明者

圖書,是書籍、期刊、畫冊、圖片等出版物的總稱。在電子產品出現以前,人類的思想和知識就是依靠圖書這種載體來進行記錄及傳播的。由此可見,圖書是人類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書是文字的載體,所以要想有圖書,就一定要先有文字。因此,眾多的專家們對世界上各個主要古民族的圖書源流都進行了全麵的考察,羅列起來,可以說是非常地可觀。但是,如果要從時間上來排列先後的話,就極為困難了。

圖書是人類獲取知識、承載精神文明的瑰寶。然而,這個瑰寶的發明者究竟是誰?一直以來都是爭議不斷。

第一,泥板書的出現。古代兩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最早發源地之一。l889~1900年,美國的考古學家曾經在伊拉克境內尼普爾的一個寺廟廢墟附近發掘出了大量的泥板書,內容就有關於神廟的記載、獻給巴比倫國王的讚美歌、祈禱文及蘇美爾人的神話,等等。除此之外,根據古代埃及的眾多皇宮以及寺廟的廢墟中發掘出來的許多曆史遺跡和文物來推測,在古代埃及曾經有過大量的泥板圖書。這種泥板圖書就是通過木棒在泥板上刻寫,然後放在火上燒製出來的。

相傳在一個名叫尼尼微的地方,曾經發現了亞述巴尼布王的一個圖書館。這個圖書館裏麵全都是陶土燒製而成的書,總共有三萬塊字板。並且每一種書都是散開的,隻有通過對照每塊陶字板上麵刻錄的書名和號數,才可以完整地閱讀這些書。其中有的還是泥字板,也有的是磚刻,但是年代大約都是在公元前650年以前。根據記載,這種書都是一些比較平的或者是稍微有凸起的泥板,板麵的尺寸大約是20×30厘米,是通過削尖的木杆在泥版上寫好字之後,放在火裏燒製出來的。曾經有過一篇報道說,伊拉克的考古學家從巴比倫古城希帕爾發掘出來的薩馬斯神廟裏發現了一座世界上最為古老的圖書館,“在圖書館的石頭架子上麵,存放有大約上千塊的楔形文字泥板,這些泥板書大致分為宗教、經文、地理記述和語法等幾個部分的內容。”之後,在經過專家們的鑒定以後,認為這座圖書館裏麵保存下來的部分楔形文字泥板是源於公元前11世紀。根據曆史資料的記載,希帕爾市建於公元前2000年。

第二,蠟板書的出現。有關蠟板書的出現,有人說是在希臘荷馬之前,但可以確定的是,蠟板書是由羅馬人發明創造出來的,並且一直應用到19世紀初期。根據記載,蠟書先是用黃楊木和其他木材製作成小木板,在木板的中心位置挖出一個長方形的槽,用來盛放黃色或者是黑色的蠟。然後在內側的上下兩角(相當於如今圖書的訂口位置)鑿出小孔,用繩子穿過小孔,將許多木板整個兒串連起來,也就成了一本書。但是,最前麵和最後麵的兩塊木板上麵不會塗上蠟,這樣做是為了保護裏麵的蠟書不被磨壞,最早的書籍封麵形式大致就是如此。

一般蠟板的書寫工具是用金屬做成的針,但是也有的是用象牙或骨頭製作而成的。這種針通常一端是尖的,用來在蠟板上麵書寫;另外一端是圓的,是用來修改蠟板上麵寫錯的字,和現在的橡皮有著相同的功能。蠟板的底板除了常見的木製以外,也會采用金屬或者象牙製作。這種圖書的模板顯然已經是非常精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