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看法認為,基督教內部經常會產生意見分歧。這些人熱衷於古希臘羅馬古典書籍的收集、整理和閱讀,以此來創立自己的學說。
第三種看法認為,10世紀以後,伴隨著歐洲工商業城市的逐漸發展,人們對古典醫學、數學、天文學、地理學、生物學以及工藝學知識的需求日益增長,教會作為當時的知識統治階層,不可能視若無睹。
上述幾種說法,究竟哪一種說法才更接近真相呢?這就要看每個人自己的判斷了。
通過修道院裏麵修士們的抄錄和教會收集所保留下來的古典書籍數量確實很多。有人認為,修士們將6世紀以來能夠看到的羊皮紙古典書籍都抄錄了下來,並且他們認為保存到今天的古希臘羅馬古典書籍幾乎都是經過他們的抄錄才得以流傳的。對於這種說法,很多學者都提出了異議。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很多古希臘羅馬的古典書籍早在日耳曼人占領羅馬城之前就已經毀壞或者流落到別的國家去了。
第二,古希臘羅馬有些古典書籍,由於犯了禁忌並沒有被抄錄,或者在抄錄之後又被刮掉銷毀。
第三,不少古典書籍在被抄寫完成以後又流失了。
第四,由於羊皮紙來之不易,也有人將收藏的古希臘羅馬古典書籍上麵的文字給刮掉,然後抄寫教會的書籍。
那麼,除了教會以外,是不是還有其他保存羊皮紙典籍的人呢?
第二種說法認為,後世有的學者將保存古希臘羅馬羊皮紙典籍的功勞歸結於阿拉伯人。自從公元7世紀以來,阿拉伯人在長達幾個世紀的領土擴張過程當中,占領了地中海沿岸的大片原屬古希臘羅馬統治的區域,從而直接獲取了許多寶貴的古希臘羅馬古典書籍。不僅如此,阿拉伯的統治者還推行開明的文化政策,大量搜集各國文化書籍,甚至不惜動用軍隊去掠奪。
公元9世紀時期,哈裏發馬蒙在巴格達修建了宏偉壯觀的圖書館,並且還將四處搜集到的古典書籍翻譯成阿拉伯文字。這些書籍在12世紀以後又逐漸流回到歐洲並被翻譯成了拉丁文。當時翻譯書籍的中心主要是剛剛趕走阿拉伯人的西班牙的托利多,其次就是接近阿拉伯地區的西西裏。一時之間,阿拉伯人的書籍作品在各地迅速地流傳開來。有人曾專門做過這項統計,認為阿拉伯人所收集保存的古希臘羅馬古典書籍的數量要比歐洲修道院中所保存的古典書籍還要多,特別是醫學和自然科學方麵的著作。有些被翻譯為阿拉伯文的古典書籍後來都被陸續地翻譯回拉丁文,從而在整個歐洲流行開來。
第三種說法認為,拜占庭才是古希臘羅馬古典書籍的最大保存者。在西歐處於黑暗時期,大量的羊皮紙典籍都遭到損毀,隻有拜占庭收藏、保存了大量的古典書籍。當時的拜占庭統治者君士坦丁七世極力提倡學術和藝術。拜占庭的藏書雖然在1204年和l453年遭到了十字軍和土耳其的兩次劫掠,但是當時整個西歐的黑暗時期已經成為了過去,拜占庭流失出去的古典書籍也陸續流回了歐洲地區。因此,後世有學者將拜占庭稱之為古希臘羅馬古典書籍的最大保存者。不僅如此,他們還認為如果不是拜占庭進行收藏的話,那麼,如今的人們是無法一睹荷馬、柏拉圖、索福克勒斯甚至亞裏士多德的輝煌著作的。
就目前來看,上述的種種說法都有一定依據,但是仍然無法確定誰對保存古籍起了主要作用。現今收藏的古希臘羅馬古典書籍到底是如何保存並流傳下來的呢?要想解開這個千古之謎,還有待後人的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