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非利加”一詞從哪兒來?
非洲位於亞洲的西南麵,約占世界陸地總麵積的20.2%,是僅次於亞洲的世界第二大洲,並被大多數人類學家認為是人類的誕生地。由於非洲長期處於西方殖民者的掠奪和奴役之下,所以就更加貧困和落後。除此以外,非洲曆史還有許多沒被人搞清楚的地方,甚至連非洲為什麼會被稱為“阿非利加”,這個稱呼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如此簡單的問題,也被後世眾多學者猜測和爭議不斷。
大約相當於三個歐洲的麵積,並且是僅次於亞洲的世界第二大洲——非洲,被很多人認為是人類始祖的發源地。非洲除了蘇伊士海峽和亞洲緊密相連以外,其餘四周都被海岸和山脈緊緊圍繞。非洲有眾多穿過整個山脈的、氣勢磅礴的河流;非洲東部還有世界上最大的裂穀帶,綿延千裏;北部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中部有常年虎豹豺狼出沒的擁有著“綠色沙漠”之稱的赤道森林;南部有卡裏哈裏大沙漠;遍布湖泊和火山、遼闊的沼澤地等天然地理條件,讓遠古時候的非洲在交通方麵極為艱難,從而也就造成了非洲的與世隔絕以及非洲內部之間的相互阻隔。再加上一直以來匱乏的曆史資料來源、殖民者的掠奪偽造、扭曲以及篡改,讓非洲的大部分區域都一直處於昏暗和陰霾之下。
自從15世紀新航路開辟以後,隨著西方殖民者對非洲的侵略和充滿著殘酷血腥的奴隸貿易,西方人對非洲地區的了解也日漸增長。然而,直到18世紀時,殖民者們對非洲的侵略活動仍然僅限於沿海一帶。在很多的歐洲人眼裏,非洲依然隻是“一條海岸線”,隻是“獅子出沒的地方”。整個世界對於非洲的認識,也還僅僅停留在古希臘、羅馬以及中世紀阿拉伯學者的水平上。
到了18世紀後期以及19世紀初期的時候,歐洲和北美的一些資本主義國家開始進入自由競爭的時期。伴隨著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對銷售商品的市場和工業原料的供應基地的要求擴大,這就促使了西方列強開始對非洲的中心地帶進行全麵的探索和入侵活動。幾百年以來,伴隨著一撥又一撥的各國旅行家、探險家、傳教士、殖民者和眾多學者們的腳步,數以萬計的非洲曆史研究人員的辛勤努力,遠古非洲的悠久曆史文化也開始愈來愈多地呈現在世界眼前。可是,直至今日,非洲曆史的很多方麵和領域也依然環繞著一股神秘的氣息,其中“阿非利加”這個詞語的來源就是一個難以解開的千古之謎。
阿非利加(Africa)是英文中對非洲一詞的音譯。有關“阿非利加”這個詞語的來曆和其所蘊含的意思,一直以來都是古今中外眾多學者猜測和爭議的焦點。
很多人認為“阿非利加”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羅馬人的著作裏麵,它代替了原本是希臘或者埃及文的“利比亞”(Libya)。“利比亞”這個詞語在《聖經·創世紀》中被認為是利布人或者利賓斯人的領土。